《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八 起旃蒙作噩十月,盡強圉大淵獻三月,凡一年有奇



禮部尚書、知河南府范雍卒,贈太子太師,謚忠獻。雍好謀而少成,頗知人,喜薦士。狄青初為小校,坐法當斬,雍貸之,卒為名將。

甲午,命翰林學士孫抃權知貢舉。

丙申,以翰林學士、知制誥蘇紳知河陽。紳銳於進取,善中傷人,衣冠憚疾之。言者斥其狀,故命出守,紳自揚州復入翰林未三月也。是歲,卒於河陽。紳與梁適同在兩禁,人以為險詖,語曰“草頭木腳,陷入倒卓。”

戊申,徙廣南戍兵善地,以避瘴毒。

二月,壬子朔,賜太傅致仕張士遜月俸百千。

乙卯,遼主如長春河。

癸亥,荊湖南路轉運使周沆言:“本路蠻寇未息,而官軍久戍,請負給公使錢一千貫以犒設將校。”從之。沆又言:“蠻驟勝方驕,未易懷服,宜須秋冬進兵。蠻地險氣毒,其人驍悍,善用鋋盾,北軍不能與之角。請選邕、宜、融三州澄海忠敢,知其山川,習其伎藝者三千,搗巢穴,餘兵絡山足,出則獵取之,俟其勢窮力屈,然後可撫也。”朝廷用其策,卒平蠻寇。

戊寅,青州地震。

詔陝西經略安撫及轉運司:“朝廷開納夏國,本欲寬財息民。自其受封進誓,已及一年,而調度猶不減用兵時;其議裁節諸費及所增置官員、指使、使臣今無用者,悉條奏之。”從樞密使龐籍言也。

權同知禮部貢舉張方平言:“今之禮部程式,定自先朝。由景祐之初,有以變體而擢高等者,後進傳效,皆忘素習。邇來文格日失其舊,各出新意,相勝為奇。至太學盛建,而講官百介益加崇長,因其好尚,浸以成風,以怪誕詆訕為高,以流蕩猥瑣為贍,逾越繩墨,惑誤後學;朝廷累下詔書戒飭,而學者樂於放逸,罕能自還。今貢院試者,間有學新體賦至八百字以上,每句或有十六字、十八字,而論或千二百字以上,策或置所問而妄肆胸臆,條陳它事,豈國家取賢斂材以備治具之意邪!其增習新體而澶漫不合程式者,悉已考落。請申前詔,揭而示之。”詔從其情。時御史王平又請賦毋得過四百字。而禮部復謂才藝所取,一字之多,遂至黜落,殆非人情。自是復以舊數為限。

三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御崇政殿。錄繫囚,雜犯死罪以下遞降一等,杖以下釋之。

乙酉,遼以太后應聖節,減死罪,釋徒以下。

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歲震則海底有聲如雷。

丁酉,遼主詔諸道歲具獄訟以聞。

高麗貢於遼。

壬寅,賜進士穰人賈黯等及第、出身、同出身有差。癸卯,賜諸科及第並出身。甲辰,賜特奏名諸科同出身及諸州長史、司馬、文學。

夏,四月,辛亥朔,遼禁五京吏民擊鞠。

甲寅,降河東轉運使李昭遘知澤州,坐使遼時其從者嘗盜遼之銀杯也。昭遘從者既杖死,詔以銀杯送還遼。議者謂盜已正法,送杯於體有損。判大名夏竦亦奏乞罷送,不聽。知雄州王仁旭直納軍資庫,人稱其得體。

戊午,遼罷遙輦帳戍軍。

壬戌,遼以北女真詳兗蕭杲陸為奚六部大王。

甲子,遼主清暑永安山。

甲戌,蒲盧毛朵曷懶河百八十戶附於遼。

遼主以左中丞蕭惟信為燕趙國王傅。遼主諭之曰:“燕趙左右多面諛,不聞忠言,浸以成性。汝當以道規誨,使知君父之義;有不可使居王邸者,具以名聞。”惟信性好學,長於辯論,及為王傅,能輔導以禮。

丙子,徙知定州王德基知雄州兼沿邊安撫使。初,守臣畏生事,未嘗出獵,德基至,乃縱騎獵境上。關城居民甚眾,而故堞墮壞,久莫敢修,德基豫調兵夫築完之。遼歲遣使貽果餌,前皆改服以見,德基接以常禮;及每移文至者,例以郡官主勞,至是以指使代焉。

己卯,權御史中丞張方平言:“中書、樞密院比歲除授,多預批聖旨,俟半年或一二年後與轉官或改職。夫遷除之體,率有常規,若因勞應賞而擢之不次,孰曰不然!如其事出僥倖,縱賒日月,曷厭群議!譬之賈人交易於市,作為契卷,立期待償。非唯滋長濫恩,實亦有虧治體。請自今文武官輒援前比而希遷改者,並明行責降。”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