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八 起旃蒙作噩十月,盡強圉大淵獻三月,凡一年有奇



五月,甲申,雨雹,地震。

戊子,減邛州鹽井歲額緡錢一百萬。川、峽四路鹽課,縣官之所仰給,然井原或發或微,而責課如舊,任事者多務增課以為功,往往貽患後人。朝廷切於除民疾苦,尤以遠人為意,有司上言,輒為蠲減,前後不可悉數。

丙申,詔陝西市蕃部馬。

丁酉,京東人劉卺、劉沔、胡信謀反,伏誅。

六月,庚戌朔,降御前答刂子下夏安期等:“比令與陝西諸路經略安撫司議減節邊費,其務悉心經畫,以成朝廷悠久之利。”

詔夏竦與河北監司察帥臣、長吏之不職者。

初,吳育在翰林,薦唐詢為御史;未至,母喪。服除,育方參政事,而宰相賈昌朝與詢有親,育數為昌朝言,詢用故事當罷御史,昌朝不得已以詢知廬州。凡官外徙者皆放朝辭,而詢獨許入見。中丞張方平因奏:“詢材質美茂,宜留備言職。”詔許之,育爭不能得。詢由是怨育而附昌朝。

癸丑,遼以西京留守耶律瑪陸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參知政事楊佶出為武定軍節度使。時武定亢旱,苗稼將槁,佶視事之夕,雨澤沾足,百姓歌頌之。

丁巳,流星出營室南,大如杯,其光燭地,隱然有聲,北行至王良沒。

辛酉,詔河東經略使鄭戩裁減本道邊費。

癸亥,帝謂輔臣曰:“比有上言星變者,國家雖無妖異,亦當修警,況因謫見乎!夫天之譴告人君,使俱而修德,亦猶人君知臣下之過,先示戒飭,使得自新,則不陷於咎惡也。”賈昌朝等皆引咎再拜。

戊辰,遼主御清涼殿,放進士王棠等六十八人。棠,涿州新城人,博古善屬文,時稱得人。

辛未,知益州文彥博言:“益、彭、邛、蜀、漢五州,非用馬之地,而逐州共屯軍馬凡二千餘人,請皆易以步軍。”詔易三之一。

參知政事吳育與宰相賈昌朝不相能,監察御史唐詢既怨育,遂希昌朝意上奏曰:“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茂材異等料,由漢涉唐,皆不常置,若天見災異,政有闕失,則詔在位薦之。本朝稽用舊文,訖真宗世,三建此科。陛下即位,增科為六,初應詔才數人,後乃至十餘人,今殆至三十餘人。一中此科,曾未累歲,悉至顯官。請自今,不與進士同時設科,若因災異非時舉擢,宜如漢故事親策,罷秘閣之試。”疏上,帝刊其名付中書,育奏疏駁之。帝是育言,即詔禮部:“自今制科隨進士貢舉,其著為今;仍須近臣論薦,毋得自舉。”帝因謂輔臣曰:“彼上言者乞從內批,以今乃知其欺妄也。”育又奏:“陰邪沮事,正當明辯,願出姓名案劾,以明國法。”育本由制策進,帝數稱其賢,以為得人,故詢力肆排詆,意在育,不在制科也。育弟娶李遵勖妹,有六子而寡。詢又奏:“育弟婦久寡,不使改嫁,欲用此附李氏自進。”大抵希昌朝意,且欲報怨;帝訖不聽。

秋,七月,三司使王拱辰言:“太祖時兵十二萬,太宗時十八萬,章聖時四十萬,今倍之。兵在精不在眾,冗散坐食,非計也。三司雖總財用大計,而事實在外,請諸道帥臣並任其責。”乙酉,詔判大名府夏竦、知并州鄭戩、知永興軍程琳併兼本路計置糧草,從拱辰言也。

遼豳王遂格卒。

庚寅,河東經略司言雨壞忻、代等州城壁。

乙未,遼以前南府宰相耶律喜遜為東北路詳兗。

丙申,以知吉州余靖分司南京,許居韶州。初,靖為諫官,嘗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標不孝,匿母喪,坐廢。清既失勢,孝標因與知諫院錢明逸言靖少游廣州,犯法受笞,明逸即劾奏靖不宜在近侍。靖聞之,不自安,求侍養去。會朝廷下廣州案得其實。靖初名希古,舉進士,未得解,曲江主簿善遇之。知韶州者疾主簿,捃其罪,無所得,唯得與靖接坐。主簿既以違敕停任,而靖受笞後,乃改名取解它州及第。案牘具在,故有是命。

遼籍諸道軍。

丁酉,遼主如秋山。辛丑,遼禁扈從踐民田。

遼翰林都林牙並修國史蕭罕嘉努,見遼主獵,未嘗不諫,會有司奏,獵於秋山,熊虎傷死數十人,罕嘉努書於冊。遼主見而命去之,罕嘉努既出復書。它日,遼主見之,曰:“史筆當如是。”遼主嘗問罕嘉努曰:“我國家創業以來,孰為賢主?”罕嘉努以穆宗對。遼主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視人猶草芥,卿何以謂之賢?”罕嘉努曰:“穆宗雖暴虐,省徭輕賦,人樂其生,終穆之世未有過。近日秋山傷死者眾,臣故以穆宗以賢。”遼主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