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八 起旃蒙作噩十月,盡強圉大淵獻三月,凡一年有奇



先是,樞密使馬保忠言於遼主曰:“強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今之授官,大率吏而不儒。崇儒道則鄉黨之行修,修德行則冠冕之緒崇,自今非聖帝明王孔、孟之教者,望下明詔痛禁絕之。”遼主不聽。

三月,癸未,詔求寬恤民力之事,聽官吏驛置以聞;上其副於轉運司,詳其可行者輒行之。

毀後苑龍船。初,有司請修以備幸,詔特毀之。

丁亥,以旱罷大宴。癸巳,詔曰:“自冬訖春,旱未已,五種弗入,農作失業。朕惟災變之來,應不虛發,殆不敏不明以幹上帝之怒,咎自朕致,民實何愆!與其降疾於人,不若移災於朕。自今避正殿,減常膳,中外臣僚,指當世切務,實封條上。三事大夫,其協心交儆,稱予震懼之意焉!”

帝每命學士草詔,未嘗有所增損。至是楊察當筆,既進詔草,以為未盡罪己之意,令更為此詔。

遼主如黑水濼。遣使審決雙州囚。

乙未,賈昌朝罷為武勝節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撫使;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吳育罷為給事中,歸班。昌朝與育數爭論帝前,論者多不直昌朝。時方閔雨,昌朝引漢災異冊免三公故事,上表乞罷。御史中丞高若訥在經筵,帝問以旱故,若訥因言:“陰陽不和,責在宰相。《洪範》:‘大臣不肅,則雨不時若。’”帝用其言,即罷昌朝等;尋復命育知許州。

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夏竦依前官充樞密使。故事,文臣自使相除樞相,必納節還舊官,獨竦不然。初,降制召竦為宰相,諫官御史言:“大臣和則政事起,竦與陳執中論議素不合,不可使共事。”越三日,遂貼麻改命焉。

以知益州、樞密直學士文彥博為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帝因李東之建議,再畋近郊。南城之役,衛士不及整馬而歸,夜,有雉殞於殿中,諫者以為不祥。是月,將復出,諫者甚眾,御史成都何郯言尤切直,遂罷出獵。又詔停建州造龍鳳茶。

丁酉,改樞密副使文彥博參知政事,以權御史中丞高若訥為樞密副使。

己亥,賜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曾公亮三品服。故事,待制入謝,未始賜服。至是帝御邇英閣面賜之。

公亮自修起居注,當遷知制誥,賈昌朝其友婿也,避嫌,故使待制天章閣。昌朝罷既半歲,乃命知制誥。

壬寅,降宰臣工部侍郎陳執中為給事中,參知政事、給事中宋庠為右諫議大夫,工部侍郎丁度為中書舍人。先是賈昌朝引漢故事乞罷相,昌朝既罷,執中等復申前請,於是各降官一等而輔政如故。

帝之幸西太一宮也,日方炎赫,卻蓋不御,及還而雨沾足。

是日,遼大雪。

癸卯,詔權停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