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六 起柔兆涒灘正月,盡強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知諫院范鎮言:“洙在太常,壞陛下禮樂,為學士時,進不由道,資性奸回,恐終累堯臣。”章六上,卒不報。

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程琳既歸本鎮,上書言:“臣雖老,尚能為國守邊。”未報,得疾,遽卒。丁酉,贈中書令,諡文簡。

遼自聖宗時鑄太平錢,新舊互用,由是錢法演迤域中。開泰中,每歲春秋以官錢宴享將士,錢不勝多。己亥,始行東京所鑄錢。

乙巳,遼南京獄空,進留守以下官。

夏,四月,壬子朔,六塔河複決。

丙辰,召知鄭州曾公亮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公亮治郡有能名,盜賊悉竄它境,至外戶不閉,民呼為“曾開門”。

甲子,遼主詔曰:“方夏長養鳥獸孳育之時,不得縱火於郊。”

己卯,以右司諫、知制誥賈黯知陳州,以父疾自請也;尋改許州。

五月,甲申,詔以九月於大慶殿行恭謝禮。

初,左千牛衛大將軍宗實,幼養於宮中,帝及皇后鞠視如子。既出,還第,問勞賞賜不絕。及帝得疾,不視朝,中外憂恐。宰相文彥博、劉沆、富弼勸早立嗣,帝可之。參知政事王堯臣之弟純臣為王府官,數與堯臣言宗實之賢,堯臣以告彥博等。彥博等亦知宗實帝意所屬,乃定議,乞立宗實為嗣;既具稿,未及進,而帝疾有瘳,其事中輟。

知諫院范鎮疏曰:“昔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天下之大公也。真宗以周王薨,養宗子於宮中,天下之大慮也。願陛下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拔近族之尤賢者,優其禮秩,置之左右,與圖天下事,以系億兆人心。”疏奏,文彥博使提點開封府界諸縣公事蔡挺問鎮何所言,鎮以實對。明日,挺謂鎮曰:“言如是事,何不與執政謀?”鎮曰:“鎮自分必死,乃敢言;若謀之執政,或以為不可,豈得中輟乎?”

戊戌,遼主謁慶陵;甲辰,有事於興宗廟。

丙午,以龍圖閣直學士夏安期知延州。州東北阻山,無城,敵騎嘗乘之。安期至,即命大築城。方暑,諸將白士卒有怨言,安期益廣計數百步,令其下曰:“敢有一言動眾者斬!”躬自督役,不逾月而就,袤延六里。

六月,辛亥朔,詔雙日不御殿,伏終如舊。

丁巳,遼命宰相舉才能之士。

戊午,遼命有司籍軍補邊戍。

己未,殿中侍御史趙抃疏曰:“今上有謫見之文,下有妖言之俗,天其或者以皇嗣未立,人心未有所系,丁寧警戒,欲陛下深思遠圖,亟有所為而然也。願陛下擇用宗室賢善子弟,或教育宮闈,或封建任使,左右以良士,輔導以正人,磐石維城,根本深固,惟陛下以至公而裁擇焉。”

辛酉,準布部長朝於遼,貢方物。

癸亥,中丞張昪等言:“臣等累次奏乞許台諫官依例上殿,聞已降付中書;至今逾月,未蒙施行,乃是執政大臣不欲臣等進對,故為沮遏。伏望陛下指揮中書,許令台諫官上殿,臣等必不敢以瑣細事務上煩聖聽。”尋有詔,許中丞上殿。

丁卯,高麗遣使貢於遼。

庚午,集賢校理、通判并州司馬光上疏曰:“儲貳者,天下之根本,根本未定則眾心未安。夫細民之家,有百金之寶,猶擇親戚可信任者,使謹守之,況天下之大乎?今陛下未有皇嗣,人心憂危。伏望斷自聖志,遴選宗室之中聰明、剛正、孝友、仁慈者,使攝儲貳之位,以俟皇嗣之生,退居藩服。倘未欲然,且使之輔政,或典宿衛,或尹京邑,亦足以鎮安天下之心。”帝在位久,國嗣未立,及不豫,天下寒心,而莫敢言。惟諫官范鎮首發其議,光繼之,又與鎮書言:“此大事,不言則已,言一出豈可復反顧!願公以死爭之。”於是鎮言益力。

遼舊制,史官得與聞朝議;辛未,遼主命罷之,俾史官問宰相而後書。

時京師自五月大雨不止,水冒安上門,門關折,壞官私廬舍數萬區,城中系栰渡人,命輔臣分行諸門。而諸路亦奏江河決溢,河北尤甚,民多流亡,令所有賑救之。水始發,馬軍都指揮使范恪受詔障朱雀門,知開封府王素違詔止之,曰:“方上不豫,軍民廬舍多覆壓,奈何障門以惑眾,且使後來者不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