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五 起重光大荒落十月,盡十二月,凡三月



初,金騎闞江,朝臣震怖,爭遣家逃匿。權禮部侍郎黃中獨謂其家人曰:“天子六宮在是,吾為侍臣,若等欲安適耶?”比金兵退,獨中與左僕射陳康伯家屬在城中,眾皆慚服。

時存中與允文議偕至江北岸以察敵情,將士憚行,允文、存中獨以輕舟絕江而北。帝嘗謂康伯及留守湯思退曰:“楊存中忠無與二,朕之郭子儀也。”

金人以舟師攻茨湖,官軍擊卻之。茨湖在漢水之南,與光化軍相對,有鄂州副都統制李勝、荊南副統制張進之軍在焉。至是金人以舟渡師,欲攻襄陽,會風勢不利,不得著岸。鄂州前軍旗頭史俊麾旗涉水,直登一舟,呼曰:“前軍得功矣,諸軍宜速進!”金人初不虞其登舟,遂大驚失措,行隊不整,有墜水而死者。諸軍繼進,俊殺其千戶一人,奪舟數十,金人乃還。

辛丑,右武大夫、宣州觀察使、添差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兼提督海船李寶為靖海軍節度使、兩浙西路、通、泰、海州沿海制置使、京東東路招討使。

詔御營宿衛使楊存中以右軍統制苗定所管步軍前來扈從。

初,帝將如建康撫師,而欽宗神主未祔廟,行宮留守湯思退欲省虞速祔而釋服以行,既十日矣,至是權禮部侍郎黃中言不可,帝納焉。議者猶謂凶服不可以即戎,帝曰:“吾固以縞素詔天下矣。”卒從之。

樞密行府議遣兵過江,乃檄淮西制置使李顯忠速選精銳甲軍至鎮江府會合,所有採石一帶留下軍馬,令池州都統制邵宏淵權管。

金統軍劉萼,聞茨湖軍敗,遂班師,軍無行陳,多失路,為鄉民所殺。細軍之在泰州者,亦棄而去。

壬寅,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充行宮留守湯思退,乞鑄行宮留守印,仍就尚書省置司,行移如都省體式,合行事務從權便宜,施行訖奏。又請以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趙子潚兼充參謀官,尚書右司員外郎吳廣文充參議官,秘書省正字芮曄主管機宜文字,樞密院編修官鄭樵、諸王宮大國小教授吳祇若,司農寺主簿韓元吉並幹辦公事,皆從之。

崇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趙密為行宮在城都總管,利州觀察使、殿前司策選鋒軍統制張守忠為行宮在城都巡檢,武功大夫、侍衛馬軍司右軍統制、權主管本司職事張伃為行宮城北巡檢,右武大夫、忠州團練使、侍衛步軍司神勇軍同統制、權主管本司公事王存為行宮城南巡檢。

是日,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淮東制置使成閔,自鎮江引兵之揚州,御營宿衛使楊存中,亦遣右武大夫、權殿前司右軍統領李伋自江陰軍引所部渡江之石莊進發。時葉義問遣使臣李彪伺金人回軍動靜,閔令報曰:“成太尉大軍在楊子橋相持,來日當大戰矣。”道路喧言金人已去,揚州空虛,閔計不行,乃以馬軍司之兵自天長追襲,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李捧亦以神勇軍襲之。敵軍凡數萬,其行如林,軍皆不敢與相近,但遙護之出境而已。

癸卯,詔:“金人渝盟,侵攻上界,屬茲進發,躬往視師,文武群臣,各揚闕職,輯寧中外,共濟大功。”

詔:“四川宣撫司統率軍馬隨路進討,恢復州縣,雖曰分路調發,亦仰常相關報,互相應援,不得輒分彼此,務要協力,共成大功。諸路招討使司準此。”

詔樞密行府行下沿江諸大帥,各條陳進討恢復事宜。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張燾首陳十事,大率欲預備不虞,持重養威,觀釁而動,期於必勝。

拱衛大夫、和州防禦使、權知揚州賈和仲聞敵去,乃以單騎入城,猶未有官吏。

池州都統制邵宏淵自蕪湖以親兵至採石。

甲辰,省臣進呈金都督府牒。帝曰:“金主亮既已被殺,餘皆南北之民,驅迫而來,彼復何罪!今即日襲逐,固可使只輪不返,然多殺何為!但檄諸將迤邐進師會京畿,收復故疆,撫定吾人足矣。”左僕射陳康伯請率百僚稱賀,帝曰:“未須爾,候到汴京,與群臣共慶。”

殿前司右軍統制、權知泰州王剛,以所部至本州。

均州忠義統領昝朝等復據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