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一 起旃蒙單閼正月,盡柔兆執徐十二月,凡二年



乙酉,察訪使曾孝寬言:“慶曆八年,嘗詔河北州軍,坊郭第三等,鄉村第二等,每戶養被甲馬一匹,以備非時官買,乞檢令施行。”從之。戶馬法始於此。

丙戌,詔停京畿土功七年。

遼主駐大魚濼。丁亥,以鷹坊使耶律陽陸獲頭鵝,加工部尚書。

三月,丁酉,賑潤州飢。

戊戌,知河州鮮于師中乞置蕃學,教蕃酋子弟,賜田十頃,歲給錢千緡,增解進士二人;從之。

庚子,遼復遣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命韓縝與禧議之,爭辯或至夜分。禧執分水嶺之說不變,留館不肯辭,曰:“必得請而後反。”帝不得已,遣知制誥沈括報聘。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指古長城為分界,今所爭乃黃嵬山,相遠三十餘里,表論之。帝喜,謂括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命以畫圖示禧,禧議始屈。乃賜括白金千兩,使行。括至遼,遼樞密副使楊遵勖來就議,括得地訟之籍數十,預使吏士誦之,遵勖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它日復問,亦如之。遵勖無以應,謾曰:“數里之地不忍,而輕絕好乎?”括曰:“師直為壯,曲為老。今北朝棄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會,竟不可奪,遂舍黃嵬而以天池請,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淳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上之。拜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乙巳,遼主命太子寫佛書。

癸丑,復賑常、潤饑民。

戊午,太白晝見。

張方平以宣徽北院使出知青州。未行,帝問方平以祖宗御戎之策,對曰:“太祖不勤遠略,如夏州李彝興、靈武馮暉、河西折御卿,皆因其酋豪,許以世襲,故邊圉無事。董遵誨捍環州,郭進守西山,李漢超保關南,皆十餘年,優其祿賜,寬其文法,諸將財力豐而威令行。間諜詳審,吏士用命,賊所入輒先知,並力御之,戰無不克,故以十五萬人而獲百萬之用。終太祖之世,邊鄙不聳,天下安樂。及太宗平並,又欲遠取燕薊,自是歲有契丹之虞;曹彬、劉廷讓、傅潛等數十戰,各亡士卒十餘萬,又內徙李彝興、馮暉之族,致繼遷之變,二邊皆擾,而朝廷始旰食矣。真宗之初,趙德明納款,及澶淵之克,遂與契丹盟,至今人不識兵革,可謂盛德大業。祖宗之事,大略如此。近歲邊臣建開拓之議,皆行險徼幸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試之一擲,事成則身蒙其利,不成則陛下任其患,不可聽也。”

夏,四月,乙丑,詔減將作監冗官。

太常禮院言:“已尊僖祖為太廟始祖,當正東向之位,仍請自今禘祫著為定禮。”乙亥,詔恭依。

丙子,遼賑平州飢。

戊寅,以吳充為樞密使。

壬午,湖南江水溢。

乙酉,遼主如犢山。

閏月,樞密使陳昇之以足疾請外;乙未,罷為檢校太尉、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升之深狡多數,善傅會以取富貴。初附王安石,及拜相,即求解條例司。世以是譏之,號為“筌相”。

廣源州蠻劉紀寇邕州,歸化州儂智會敗之。

壬寅,沈括上《奉元歷》,行之。

癸卯,宣徽北院使、知青州張方平改判永興軍。分秦鳳兵為四將。

丙午,遼賑平、灤二州飢。

庚戌,遼皇孫延禧生,太子浚之子也。遼主喜甚,鏇命太子妃之親及東京僚屬賜爵有差。

壬子,沂州民朱唐告前餘姚縣主簿李逢謀反,辭連宗室右羽林大將軍世居、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命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范百祿、御史里行徐禧雜治之。獄具,世居賜死,逢、革等伏誅。初,蜀人李士寧,得導氣養生之術,又能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貴家。嘗見世居母康,以仁宗御製詩贈之,又許世居以寶刀,且曰:“非公不可當此。”世居與其黨皆神之,曰:“士寧,二三百歲人也。”解釋其詩,以為至寶之祥。及鞫世居得之,逮捕士寧。而王安石故與士寧善,百祿謂士寧以妖妄惑世居致不軌,罪當死;禧右士寧,以為無罪。帝命御史知雜、樞密承旨參治,執政主禧議,士寧但決杖,配永州;而百祿坐報上不實,貶監宿州稅。百祿,鎮兄子也。惠卿始興此獄,連坐者甚眾,欲引士寧以傾安石。會安石再入秉政,謀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