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四 起著雍敦牂正月,盡上章涒灘七月,凡二年有奇



河東轉運使李放貢錢三十萬貫,糧百二十萬石,詔獎之。

己亥,召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永興軍府寇準赴闕。

壬寅,召近臣詣真游殿朝拜天書。

是月,遼主如緬山。

五月,乙丑,左諫議大夫、知鄆州戚綸,責授岳州團練副使,以提點刑獄官李仲容奏綸有訕上語故也。綸善談名理,喜言民政,頗近迂闊。事兄維,友愛甚厚。士子謁見者,必詢其所業,訪其志尚,隨才誘掖之。嘗云:“歸老後得十年在鄉閭講習,亦可以恢道濟世矣。”樂於薦士,每一奏十數人,皆當時知名者。晚節為權幸所排,遂不復振。

壬申,遼以駙馬蕭克忠為長寧軍節度使。

乙亥,以右正言劉煜判三司戶部句院,蓋執政者不欲其專任言責,故兼它職。

辛巳,監察御史劉平為鹽鐵判官,章頻為度支判官。御史於是復兼省職。

遼遷寧州、渤海戶於遼、土二河之間。

甲申,寇準自永興來朝。準將發,其門生有勸準者曰:“公若至河陽稱疾,堅求外補,此為上策。儻入見,即發乾祐天書之詐,尚可全平生正直之名,斯為次也。最下,則再入中書耳。”準不懌,揖而起,卒及於禍。

六月,戊子,保信軍節度使丁謂自江寧來朝,召之也。

遼錄征高麗戰歿將校之子弟,未幾,復益封其妻。

己丑,遼以伊勒希巴蕭諧哩為西南面招討使,御史大夫蕭嘉濟為伊勒希巴。

先是江淮發運使賈宗言:“諸路歲漕,自真、揚入淮、汴,歷堰者五,糧載剝卸,民罷牽挽,艦舟由此速壞。今議開揚州古河,繚城南接運渠,毀龍舟、新興、茱萸三堰,通漕路以均水勢,歲省官費十萬,功利甚厚。”詔按視,以為當然。於是役成,水注新河,與三堰平,漕船無阻,公私大稱其便。

甲午,左僕射、平章事王欽若罷為太子太保。

時欽若恩遇浸衰,人有言其受金者,欽若自辨,乞下御史台覆實。帝不悅,曰:“國家置御史台,固為人辨虛實邪!”欽若惶恐,因求出藩。會商州捕得道士譙文易畜禁書,能以術使六丁六甲神,自言嘗出入欽若家,得欽若所遺詩及書。帝以問欽若,欽若謝不省,遂罷相。尋命判杭州。

丁酉,以李允則為客省使、知鎮州,兼鎮、定鈐轄。

允則在雄州十四年,河北既罷兵,允則治城壘不輟。遼人疑違誓約。既而有以為言,詔詰之。允則奏言:“初通好不即完治,它日復安敢動乎!”帝以為然。

城北舊有瓮城,允則欲合大城為一,先建東嶽祠,出黃金百兩為供器,導以鼓吹,居人爭獻金銀。久之,密自撤去,聲言盜自北至,遂下令捕盜,三移文北界。乃興板築,揚言以護祠,而卒就關城,浚壕,起月堤,自此瓮城之人悉內城中。

始,州民多以草覆屋,允則取材木西山,大為倉廩營舍。教民陶瓦甓,標里閈,置廊市。城上悉累甓,下環以溝塹,蒔麻,植榆柳。廣閻承翰所修屯田,架橋引水,作古梁,列堤道,以通安肅、廣信、順安軍。歲修禊事,召界河戰棹為競度,縱北人游觀,潛寓水戰。州北舊設陷馬坑,城上起樓為斥堠,望十里,自罷兵,人莫敢登。允則曰:“南北既講和矣,安用此為?”命撤樓夷坑,為諸軍蔬圃,浚井疏洫,列畦壟,築短垣,縱橫其中,植以荊棘,而其地益險阻。因治坊巷,徙浮圖北垣上,登望三十里。下令安撫司所蒞境,有隙地悉種榆,久之,榆滿塞下。

上元舊不然燈,允則結采山,聚優樂,使民縱游。明日,偵知遼將欲間行入城觀之,允則與同僚伺郊外,果有紫衣人至,遂與俱入傳舍,不交一言,出女奴羅侍左右,劇飲而罷,且置其所乘驢廡下,使遁去,即遼之南京統軍也。後數日,其人得罪。

嘗燕軍中,而甲仗庫火,允則作樂行酒不輟。少頃,火熄,命悉瘞所焚物,密遣使持檄瀛州,以茗籠運器甲,不夾旬,兵數已完,人無知者。樞密院移詰之,對曰:“兵械所藏,儆火甚嚴,方宴而燔,必奸人所為,舍宴救焚,事或不測矣。”

一日,民有訴為遼人毆傷而遁者,允則不治,與傷者錢二千,眾以為怯。逾月,遼人以其事來詰,答以無有。蓋它諜欲以毆人為質驗,比得報,以為妄,乃殺諜。雲翼卒亡人北界,允則移文督還,遼人報以不知所在。允則曰:“在某所。”遼人駭,不敢隱,即歸卒,乃斬以徇,後無敢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