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四 起著雍敦牂正月,盡上章涒灘七月,凡二年有奇



允則不事威儀,間或步出,遇民可與語者,延坐與語,以是洞知人情,盜發輒獲,人亦莫知其由。身無兼衣,食無重羞,不蓄資貨,當時邊臣鮮能及之者。

戊戌,以寇準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保信軍節度使丁謂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故事,節度使除拜當降麻,翰林學士盛度以為參知政事當屬外製,遂命知制誥宋綬草辭,謂甚恨焉。謂在中書,事準甚謹。嘗會食,羹污準須,謂起,徐拂之,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謂甚愧之,由是傾構始萌矣。

己亥,遼以特里袞耶律哈噶為南府宰相,以南面林牙耶律韓留為特里袞。

滑州河決,泛澶、濮、鄆、齊、徐境,遣使救被溺者,恤其家。

丁未,以吏部侍郎林特為尚書左丞、玉清昭應宮副使。特性邪險,善附會,故丁謂始終善特,亟引用之。

秋,七月,辛酉,知河南府馮拯言:“父老、僧道、舉人等列狀,願赴厥請車駕封中嶽。”帝曰:“茲事體大,未可輕議。”令拯慰遣之。

三司假內藏錢五十萬貫,絹十萬匹。

學士院言:“準詔,大理評事胥偃與試,偃乃盛度婿,又錢惟演親戚,欲乞下別處。”詔送舍人院試。自是有親嫌者並如例。

戊辰,殿前都指揮使、忠武節度使曹璨卒。車駕臨奠,贈中書令,謚武懿,錄其子侄。璨起貴胄,以孝謹稱。習知韜略,雖無攻戰之效,然累歷邊任,領禁衛十餘年,善撫士卒。晚節頗傷吝嗇,物議少之。璨母嘗閱其家帑,見積錢數萬,召璨謂曰:“汝父履歷中外,未嘗有此積也,可知不及汝父遠矣!”

三司假內藏錢帛二百四十五萬。

庚午,遼主觀市,曲赦市中繫囚。

己卯,群臣表上尊號曰體元御極感天尊道應真寶運文德武功上聖欽明仁孝皇帝,不允;凡五上,從之。

庚辰,屯田員外郎鍾離瑾言:“竊見諸州長吏,才境內雨足苗長,即奏豐稔,其後霜旱蝗螟災沴,皆隱而不言,上罔朝廷,下抑氓俗。請自今諸州有災傷處,即時騰奏,命官檢視。如所部豐登,亦須俟夏秋成日乃奏。如奏後災傷者,聽別上言;隱而不言,則論其罪。”從之。

八月,丁亥,以天書再降,大赦天下。

滑州龍見河決。

彰德軍留後馬知節以疾留京師,逾年,表求外任,命知貝州兼部署。將行,請對,帝閔其羸,令歸本鎮,上黨、大名之民爭來迎謁。疾浸劇,俄求還京師,卒。遺命諸子令辭詔葬。帝深軫悼之,贈侍中,謚正惠,官其子孫四人。知節習兵事,以方略自任。頗涉文藝,每應詔,亦為詩詠,所與游接,必一時名士。為治專務抑豪強,恤孤弱。性剛直敢言,未嘗少自卑屈。求之武人,蓋鮮儷雲。

辛丑,太白晝見。大會釋、道於天安殿,建道場,凡萬三千餘人。己亥,帝臨視,以藥銀鑄大錢,面賜之。

戊申,自瓊林苑迎奉天書入內。

庚戌,遣使安撫水災州軍,有合寬恤改更事件,與轉運使、副、所在長吏會議施行。

九月,乙丑,賜大理寺丞王質進士及第。質,旦弟之子,獻文召試故也。

己巳,遼以石用中參知政事。

壬申,遼主錄囚;甲戌,復錄囚。

詔:“自今應犯贓注廣南、川峽幕職、州縣官,委逐路轉運使常加糾察,再犯贓罪者,永不錄用。”時司勛員外郎梁象言:“川峽幕職、州縣官,曾坐贓左降者,多復恣貪,逾擾遠民。請自今犯贓者不注川峽官,並除廣南遠惡州軍。”帝以廣南猶吾民也,且非自新之道,故特有是詔。

辛巳,參知政事李迪言:“皇太子舉動由禮,言不輕發,視伶官雜劇,未嘗妄笑。”帝曰:“常日居內廷,亦未嘗妄言也。”寇準曰:“皇太子天賦仁德,嚴重溫裕,實邦家之慶也。”

壬午,遼主駐土河川。

冬,十月,遼詔下諸道,事無巨細,已斷者每三月一次條奏。

癸巳,命橫帳三房不得與卑小帳族為婚,凡嫁娶必奏而後行。

己酉,知審刑院盛度言:“在京及諸路止有斷案三道,值降聖節不奏,自餘絕無刑牘,請宣付史館。”寇準曰:“此陛下以德化民、精意欽恤所致。”詔獎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