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五 起上章涒灘八月,盡玄黓閹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丁酉,以資政殿大學士、司空王欽若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初,欽若與丁謂善,援引至兩府。及謂得志,稍叛欽若,欽若恨之。時帝不豫久,事多遺忘,欽若先以太子太保在東宮,位三少上,謂不悅,因改授司空。欽若宴見,帝問曰:“卿何故不之中書?”對曰:“臣不為宰相,安敢之中書?”帝顧都知,送欽若詣中書視事。謂令設饌以待之,曰:“上命中書設饌耳。”欽若既出,使都知入奏,以無白麻,不敢奉詔,因歸私第;有詔,學士院降麻,謂乃除欽若使相,為西京留守。帝但聞宣制,亦不之悟也。

閏月,丁卯,以嘉勒斯賚為邊患,詔陳堯咨等巡檢。

帝久不豫,前二日,因藥餌泄瀉,前後殿罷奏事。乙亥,力疾御承明殿,召輔臣,諭以盡心輔導儲貳之意,出手書一幅付之。自是體中漸平,凡浹旬,乃復常焉。

時太子雖聽事資善堂,然事皆決於後,中外以為憂。錢惟演,後戚也,王曾語惟演曰:“太子幼,非中宮不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加恩太子則太子安,太子安乃所以安劉氏也。”惟演以為然,因以白後,兩宮由是益親,人遂無間。

是歲,遼放進士張仲舉等四十五人。

趙德明始城懷遠鎮而居之,號興州。

天禧五年遼太平元年

春,正月,丁丑朔,帝御延慶殿見輔臣。

乙未,遣使撫京東水災。

丁酉,以右諫議大夫張士遜為樞密副使。

翰林學士劉筠見帝久疾,丁謂擅權,嘆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因表求外任。授右諫議大夫,知廬州。

二月,丁未,給事中、知河陽孫奭,再表求解官養父;庚戌,命知袞州,以奭父時居鄆州,袞、鄆相邇故也。

乙卯,遼主如鈸河。壬戌,獵於高柳林。

庚午,以光祿寺丞孔聖祐襲封文宣公,知仙源縣事。

三月,辛巳,御正陽門觀酺。

戊戌,天章閣成。庚子,奉安御集、御書於天章閣,遂宴輔臣於閣下。

先是大食國進象及方物於遼,為子請婚。是月,復來請,遼主封皇族女為公主嫁之。

夏,四月,遼東京留守奏女真三十部長請各以其子詣闕祗候,遼主命與其父俱來受約。

乙卯,遼主錄囚。丁卯,置萊州。

是月,遼主清暑於緬山。

五月,乙亥朔,慮囚,降天下死罪。

癸未,詔皇太子讀《春秋》。

六月,丙午,太白晝見。

己未,國子監請以御製《至聖文宣王贊》及近臣所撰《十哲、七十二賢贊》鏤版;詔可。

秋,七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先是司天測《儀天曆》當食既,前九日,帝避正殿,分命中使祈禱。是日,食四分而止。翼日,群臣表賀。

乙亥,遼遣庫哩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以是冬將行大冊禮也。

準而貢於遼。

戊寅,新作景靈宮、萬壽殿,為帝祈福。

辛巳,遼主如沙嶺,鏇獵於潢河。

九月,遼主如中京。

宋綬等使遼還,上契丹風俗。

戊寅,吐蕃嘉勒斯賚請降。

冬,十月,丁未,德哷勒部貢馬於遼。

戊申,遼主錄囚。

祥源觀成。

詔獎淮南、江、浙、荊湖發運副使周寔,以其自春至冬運上供米凡六百餘萬石故也。

壬子,輔臣以帝違豫浸久,表引漢宣帝、唐高宗故事,請五日一御便殿;從之。

庚申,遼主幸通天觀,觀魚龍曼衍之戲;翼日,復觀之。還,升玉輅,自內三門入萬壽殿,奠酒七廟御容,因宴宗室。

十一月,癸未,遼主御昭慶殿,群臣上尊號曰睿文英武遵道至德崇仁廣孝功成治定昭聖神贊天輔皇帝。大赦,改元太平,中外官進秩有差。

遼皇子梁王宗真,幼聰明,長而魁偉,豁達大度,善騎射,好儒術,通音律,遼主及後皆愛之;甲申,冊為皇太子。

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王欽若有疾,累表請就醫京師,未報。丁謂密使人給欽若曰:“上數語及君,甚思一見;君第上表徑來,上必不訝也。”欽若信之,即令其子右贊善大夫從益移文河南府,輿疾而歸。謂因言:“欽若擅去官守,無人臣禮。”命御史中丞薛映就第案問,欽若惶恐伏罪。戊子,降授司農卿,分司南京,奪從益一官。轉運使及河南府官皆被責,仍頒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