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一 起強圉赤奮若八月,盡屠維單閼八月,凡二年有奇



初,韓琦數言執政非才,帝未即聽。琦又言曰:“豈陛下擇輔弼未得其人故邪?若杜衍、宋道輔、胥偃、宋郊、范仲淹,眾以為忠正之臣,可備進擢。不然,嘗所用者王曾、呂夷簡、蔡齊、宋綬,亦人所屬望,何不圖任也?”帝惟聽琦罷王隨等,更命士遜及得象為相。士遜猶以東宮舊恩,或言又夷簡密薦之。得象入謝,帝謂曰:“往者太后臨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識;惟卿清忠無所附,且未嘗有乾請,今日用卿,由此也。”

以知應天府夏辣為三司使,知制誥宋郊為翰林學士。帝初欲用郊同知樞密院事,中書言故事無自知制誥除執政者,乃先召入翰林。左右知帝遇郊厚,行且大任矣。學士李淑害其龐,欲以奇中之,言於帝曰:“宋,受命之號也。郊,交也。合姓名言佳句之為不祥。”帝弗為意。它日,以諭郊,因改名癢。

遼主幸皇太弟重元行帳。

己亥,發邵、澧、潭三州駐泊兵討安化蠻。

壬寅,遼主如蒲河淀。

辛亥,夏國遣使貢於遼。

甲寅,御崇政殿,試禮部奏名進士,乙卯,試諸科。丙辰,試特奏名。鏇賜進士、諸科及第、出身七百二十四人,其特奏名被恩賜者又九百八十四人。瓊林宴,初賜《大學篇》。

先是,帝以開封所解鎖廳進士陳博古等,嘲謗籍籍,密詔博古及韓億子孫四人並兩家門下士范鎮試卷皆勿考。鎮,成都眉山人。考官奏鎮靜實有文,非附兩家之勢而得者,乃聽考而降其等級。鎮,禮部奏名為第一。故事,禮部第一人賜第,未有第二甲者,雖近下猶申之,吳育、歐陽修殿庭唱第過三人,亦抗聲自陳。鎮獨默然,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無一言,眾以是稱之。禮部第一人在第二甲自鎮始。初。薛奎知益州,還朝,與鎮俱。或問奎入蜀所得,奎曰:“得一偉人,當以文學名世也。”

遼主錄囚。

夏,四月,庚午,詔:“天下毋得連用真宗皇帝藩邸舊名。”

癸酉,給事中、同知樞密事王博文卒。始,博文為三司使,言於帝曰:“臣且死,不得復望兩府之門。”因泣下。帝憐之。後數日,與陳執中並命。位樞密凡三十六日。訃至,趣駕臨奠,贈吏部侍郎。博文以吏事進,政務平恕,嘗語諸子曰:“吾平生決罪,至流刑,未嘗不陰擇善水土處。汝曹志之。”然治曹汭獄,希莊獻旨,縱羅崇勛傅致其罪,議者少之。

乙亥,以權御史中丞張觀同知樞密院事。

帝初諭中書,候兩府闕官則用宋庠。及王博文卒,中書以庠名進,帝曰:“觀,先朝狀元,合先用。”蓋譖者之說已行也。

賜河南府嵩陽書院田十頃。

己卯,遼主獵白馬堝。甲申,射兔新淀井,鏇獵於金山。

壬辰,除宜、融州夏稅。

乙未,詔:“自今試舉人,非國子監見行經書,毋得出題。”從翰林侍讀學士李淑請也。

五月,乙巳,錄囚。

六月,乙亥,遼主御清涼殿試進士,賜邢彭年以下五十五人第。

戊寅,罷天下舉念書童子。

帝留意農事,每以水旱為憂。甲申,詔天下諸州每旬上雨雪狀,著為令。

戊子,權知司天少監楊惟德等言:“來歲己卯閏十二月,則庚辰歲正月朔日當食,請移閏於庚辰歲,則日食在前正月之晦。”帝曰:“閏所以正天時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許。

秋,七月,甲辰,遼主錄囚。

己巳,準布部長朝於遼。

戊申,遼主如黑嶺。

癸丑,賜襄州學田五頃。

丙辰,群臣表上尊號曰寶元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英睿孝德,帝不許。群臣五上表,帝謂宰相張士遜曰:“唐穆宗云:‘強我懿號,不若使我為有道之君;加我虛尊,不若處我於無過之地。’朕每愛斯言。”士遜請不已,乃詔削“英睿”二字而受之。

右司諫韓琦言:“李照所造樂不合古法,今親祀南郊,不可以薦,請復用太常舊樂。”詔宋綬、晏殊同兩制詳定以聞。綬等言“新樂比舊樂下三律,眾論以為無所考據,願如琦請。”詔從之。

壬戌,御崇政殿,策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著作佐郎信都田況、大理評事張方平、茂才異等丹陽邵亢。況所對入第四等,方平四等次,亢與宰相張士遜連姻,報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