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六十五 起強圉協洽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戊午,復夏人和市。

張方平、司馬光奏所詳定內外封事,帝令中書參議。光對延和殿,言:“封事善者,在陛下決行之。”帝曰:“大臣多不欲行。”光曰:“陛下詢蕘以廣聰明,斯乃社稷之福,而非大臣之利也。”癸亥,詔:“詳定封事所奏,如其中有難行者,可召詳定官赴中書問難,令述利害以進。”

己巳,京師地震。帝問輔臣曰:“地震何祥也?”曾公亮對曰:“天裂,陽不足;地震,陰有餘。”帝曰:“誰為陰?”公亮曰:“臣者君之陰,子者父之陰,婦者夫之陰,夷狄者中國之陰,皆宜戒之。”吳奎曰:“但為小人黨盛耳。”帝不懌。

癸酉,葬憲文肅武宣孝皇帝於永厚陵,廟號英宗。

是月,判河陽軍富弼上疏曰:“帝王都無職事,惟別君子、小人。然千官百職,豈盡煩帝王辨之乎?但精求任天下之事者,不使一小人參用於其間,莫不得人矣。陛下勿謂所采既廣,所得必多,其間當防小人惑亂聖聽。奸謀似正,詐辭似忠,疑似之際,不可不早辨也。”

九月,丁丑,詔減諸路逃田稅額。

壬午,祧僖祖及文懿皇后。乙酉,祔英宗神主於太廟,樂曰《大英之舞》。

戊子,減兩京畿內、鄭、孟州囚罪一等,民役山陵者蠲其賦。

辛卯,徙封昌王顥為岐王,樂安郡王頵為高密郡王。

遣孫思恭等報謝於遼。

壬辰,錄周世宗從曾孫貽廓為三班奉職。

甲午,遼遣使來賀即位。

戊戌,召知江寧府王安石為翰林學士。

遼主命給諸路囚糧。

辛丑,韓琦、吳奎、陳昇之並罷。琦歷相三朝,或言其專。自王陶論劾後,曾公亮因力薦王安石,欲以間琦。琦稱疾求去,帝不許,以詔書慰撫。琦又疏有四當去,復不許。厚陵復土,琦更不入中書,請甚堅。於是帝夜召張方平議,且曰:“琦志不可奪矣。”方平遂建議,宜寵以兩鎮節鋮,且虛府以示復用;乃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守司徙、檢校太師兼侍中、判相州。帝復召知制誥鄭獬草奎知青州及方平、趙抃參知政事制,賜雙燭歸捨入院,外廷無有知者。明旦,獬進草,遂降付中書。升之,初名旭,避帝嫌名,故以字行。帝始擢任楊定,升之屢諫不宜生邊事,由是忤旨;以母老,乞便郡,遂出知越州。

以樞密副使呂公弼為樞密使,翰林學士承旨張方平、知諫院趙抃並參知政事,三司使韓絳、知開封府邵亢並樞密副使。

先是薛向奏蕃部嵬名山有歸附意,壬寅,司馬光對延和殿,言諒祚稱臣奉貢,不當誘其叛臣以興邊事。帝曰:“此外人妄傳耳。”光曰:“陛下知薛向之為人否?”帝曰:“固非端方士也,徒以其知錢穀及邊事耳。”光曰:“錢穀誠知之,邊事則未也。”又言張方平奸邪貪猥,帝曰:“有何實狀?”光曰:“請言臣所目見者。”帝作色曰:“每有除拜,眾言輒紛紛,非朝廷美事。”光曰:“此乃朝廷美事也。知人,帝堯難之;況陛下新即位,萬一用一奸邪,若台諫循默不言,陛下從何知之?”帝曰:“吳奎附宰相否?”光曰:“不知也。”帝曰:“結宰相與結人主孰賢?”光曰:“結宰相為奸邪;然希意迎合,觀人主趨向而順之者,亦奸邪也。”

潮州地震。

癸卯,同僉書樞密郭逵罷為宣徵南院使、判鄆州;從張紀、唐淑問、趙抃言也。逵至鄆七日,徙師延州。

權御史中丞司馬光復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以滕甫權御史中丞。光言:“臣昨論張方平參政,不協眾望,其言既不足采,所有新命,臣未敢祇受。”光等誥敕下通進銀台司,呂公著具奏封駁。帝手詔諭光曰:“朕以卿經術行義,為世所推,今將開邇英之度,欲得卿朝夕討論,敷陳治道,以箴遺闕,故換卿禁林,復兼勸講,非為前日論奏張方平也。呂公著封還,蓋不如此意耳。”於是取誥敕直付閤門,趣光等受職。公著又言:“誥敕不由本司,則封駁之職因臣而廢。”帝手批其奏曰:“俟開邇英,當諭朕意。”

韓琦既出判相州,入對,帝泣下,琦亦垂涕稱謝。詔琦出入如二府儀,又賜興道坊宅一區,擢其子秘書丞忠彥為秘閣校理。帝曰:“卿去,誰可屬國者?王安石何如?”琦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帝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