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八 起昭陽協洽正月,盡閼逢涒灘九月,凡一年有奇



協既納女,資匱歸,客袁氏僧舍死,後訪得其弟執中,補閤門祗候。執中與其妻至京,宮人諷使出之,擇配貴族,欲以媚後,執中不為動。他日,後親為言,執中以宋宏語對,後不能奪。執中既貴,始從學,作大字頗工,復善騎射。帝聞其才,將召用之,執中謝曰:“他日無累陛下保全足矣。”人以此益賢之。

丁丑,地震。

辛巳,升洪州為隆興府。

詔:“江淮軍馬調發應援,從都督府取旨,餘悉以聞。”

是月,召朱熹至,對於垂拱殿,其一言:“陛下舉措之間,動涉疑貳,聽納之際,未免蔽欺,由不講乎大學之道,而未嘗隨事以觀理,即理以應事。”其二言:“非戰無以復仇,非守無以制勝。”末言:“古先聖王所以攘外之道,其本不在威強而在德業,其備不在邊境而在朝廷,其具不在兵食而在紀綱。願開綱諫諍,黜遠邪佞,杜塞幸門,安固邦本。四者為先務之急,庶幾形勢自強而恢復可冀矣。”

盧仲賢至宿州,布薩忠義懼之以威。仲賢惶恐,言歸當稟命,遂以忠義遺三省、密院書來。其畫定四事:一,欲通書稱叔侄;二,欲得唐、鄧、海、泗四州;三,欲歲幣銀絹之數如舊;四,欲歸彼叛臣及歸正人。十一月,己丑,仲賢還,以書奏,帝大悔之。

庚寅,太白經天。

庚子,湯思退請以王之望充金通問使,龍大淵副之,許割棄四州,求減歲幣之半。

初,之望為都督府參贊軍事,雅不欲戰,請入朝,因奏:“人主論兵,與臣下不同,惟奉承天意而已。竊觀天意,南北之形已成,未易相兼,我之不可絕淮而北,猶敵之不可越江而南也。移攻戰之力以自守,自守既固,然後隨機制變,擇利而應之。”思退悅其言,故奏遣之。

右正言陳良翰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而復遣王之望,是金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決不可許。若歲幣,則俟得陵寢然後與,庶為有名。今議未決而之望遽行,恐其辱國不止於盧仲賢,願先馳一介往,俟議決行,未晚也。”

丙午,張栻奏盧仲賢辱國無狀,擅許四州,下大理寺,奪三官。

陳康伯等言:“金人求通和,朝廷遣盧仲賢報之,其所論最大者三事:我所欲者,削去舊禮,彼亦肯從;彼所欲者,歲幣如數,我不深較;其未決者,彼欲得四州,而我以祖宗陵寢、欽宗梓宮為言,未之與也。請召張浚咨訪,仍命侍從、台諫集議。”帝從之。群臣多欲從金人所請,張浚及湖北、京西宣諭使虞允文、起居郎胡銓、監察御史閻安中上疏力爭,以為不可與和。湯思退怒曰:“此皆以利害不切於己,大言誤國,以邀美名。宗社大事,豈同戲劇!”帝意遂定。

浚在道,聞王之望行,上疏力辯其失曰:“自秦檜主和,陰懷他志,卒成前年之禍。檜之大罪未正於朝,致使其黨復出為惡。臣聞立大事者,以人心為本。今內外之議未決,而遣使之詔已下,失中原將士四海傾慕之心,他日誰復為陛下用命哉!”

庚戌,金百官請上尊號;金主不許。

詔:“中都、平州及饑荒地並經契丹剽黥有質妻賣子者,官為收贖。”

金尚書左丞翟永固乞致仕,不許,壬子,罷為真定尹。尚書省奏:“永固自執政為真定尹,其傘蓋當用何制度?”金主曰:“用執政制度。”遂著為令。

癸丑,以胡昉、楊由義為使金通問國信所審議官。

金罷貢金線段匹。

甲寅,金以尚書右丞赫舍哩良弼為左丞,吏部尚書石琚參知政事。琚固辭,金主曰:“卿之才望,無不可者,何以辭為!”

十二月,己未,尚書左僕射、平章事陳康伯罷。

乙丑,張浚入見,力言金未可與和,請帝幸建康以圖進兵。帝乃手詔王之望待命境上,令胡昉等先往諭金帥以四州不可割之意;如必欲得四州,則當追還使人,罷和議。

戊辰,除朱熹為武學博士。

時湯思退等主和議,近習曾覿、龍大淵用事。熹三札所陳,不除前所上封事之議,而語益剴切,思退等皆不悅,故除是職。尋與洪适論不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