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五 起昭陽單閼四月,盡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丙寅,上道君皇帝尊號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龍德宮,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居擷景西園。上皇將出居龍德,宰執率百官起居,皆慟哭,上皇亦出涕。因諭群臣曰:“內侍皆來言此舉錯,浮議可畏。”吳敏曰:“言錯者誰,願斬一人以厲其餘。”上皇曰:“眾雜至,不可記也。”又曰:“皇帝之上,豈容更有它稱,乃有欲稱嗣君者!”仍密諭李邦彥曰:“師成也。”乃以邦彥為龍德宮使,蔡倏副之。

詔改明年元曰靖康。

太常少卿李綱上封事,言:“陛下履位之初,當上應天心,下順人慾,攘除外患,使中國之勢尊,誅鋤內奸,使君子之道長,以副太上皇帝付託之意。乙丑,召對於延和殿。翼日,除兵部侍郎。

綱初得覲,帝迎謂曰:“卿頃論水災章疏,朕在東宮見之,至今猶能誦憶。”綱敘謝訖,因奏曰:“今金兵先聲雖若可畏,然聞有內禪之意,事勢必消縮請和,厚有所邀求於朝廷。臣竊料之,大概有五:欲稱尊號,一也;欲得歸朝人,二也;欲增歲幣,三也;欲求犒師之物,四也;欲割疆土,五也。欲稱尊號,如契丹故事,當法以大事小之意,不足惜;欲得歸朝人,當盡以與之,以示大信,不足惜;欲增歲幣,遂告以舊約全歸燕、雲,故歲幣視遼增兩倍,今既背約自取之,則歲幣當減,國家敦示舊好,不校貨財,姑如元數可也;欲求犒師之物,當量力以與之;至於疆土,則祖宗之地,子孫當以死守,不得以尺寸與人。願陛下留神於此數者,執之至堅,勿為浮議所搖,可無後艱也。”並陳所以禦敵固守之策,帝皆嘉納之,遂有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