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十一 起重光大荒落十月,盡昭陽協洽九月,凡二年



乙亥,遣使發李繼捧緦麻已上親赴闕,其族弟繼遷奔地斤澤以叛。繼遷勇悍有智,開寶七年,授定難軍管內都知蕃落使,留居銀州,聞宋使者至,乃詐言乳母死,出葬於郊,遂與其黨數十人入於地斤澤,出其祖思忠像以示戎人,戎人拜泣,從者日眾。澤距夏州東北三百里。

置譯經院。

秋,七月,甲午,以皇子德崇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封衛王,德明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

建徐州下邳縣為淮陽軍。

冀州團練使牛思進護江南屯田,以老病不任事,疏求解官。乙未,授思進右千牛衛上將軍。

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高懷德卒,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

癸卯,幸譯經院,盡取禁中所藏梵夾,令西僧天息災視藏錄所未載者翻譯之。

壬子,工部尚書沈倫以左僕射致仕。

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師王溥卒。溥性寬厚,喜汲引後進,所薦至顯位者甚眾。父祚,以防禦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謁祚,置酒上壽,溥朝服趨侍左右,坐客不安席,祚不命退,溥不敢退。至是卒,年六十一。帝輟朝二日,贈侍中,諡文獻。

涪陵縣公廷美既出居房州,趙普恐李符泄漏其言,乃坐符用刑不當,癸亥,責符為寧國軍司馬。

罷劍南榷酤,以知益州、工部郎中辛仲甫言其擾民也。己卯,從鹽鐵使王明之請,罷川、峽諸州官織錦綺。

遼主如西京。

九月,庚子,遼主幸雲州。甲辰,獵於祥古山,不豫。南院樞密使韓德讓,不俟召,率其親屬赴行帳,白皇后易置大臣。壬子,遼主次焦山,殂於行在,年三十五。謚孝成皇帝,廟號景宗。德讓與耶律色珍承遺詔,以長子梁王隆緒嗣位,年甫十二,皇后稱制決國政。後泣曰:“母寡子幼,族屬雄壯,邊防未靖,奈何?”德讓與色珍進曰:“信任臣等,何慮之有!”德讓總宿衛事,後益寵任之。

癸丑,權知高麗國王治遣使來貢方物,且言其兄伷歿,求襲位,鏇許之。

新作尚書省於孟昶故第。

帝以諸道進士猥雜,或挾書假手,僥倖得官,所至多觸憲章,詔:“所在貢舉等州,自今長吏擇官,考試合格,許薦送。仍令禮部,自今解貢舉人,依吏部選人例,每十人為保,有行止踰違,它人所告者,同保連坐,不得赴舉。”

冬,十月,己未朔,遼主始臨朝。辛酉,群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大赦。以南院大王勃古哲總領山西諸州事,北院大王、裕悅休格為南面行軍都統,奚王壽寧副之,同政事門下平章事蕭道寧領本部軍駐南京。

癸亥,詔:“河南吏民,不得闌出邊關,侵撓略奪,違者論罪。有羊馬牲口者還之。”帝嘗謂近臣曰:“朕每讀《老子》至‘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嘗不三復以為規戒。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朕每退朝,不廢觀書,意欲酌前世成敗而行之,以盡損益也。”

乙丑,遼主如顯州。

壬申,河決武德縣,蠲臨河民租。

己卯,左諫議大夫參加政事竇偁卒,贈工部尚書。帝自臨哭。將以翼日大宴,詔罷之。

癸卯,行《乾元歷》,冬官正吳昭素所上也。帝親為制序,優賜昭素等束帛。

十一月,甲午,遼置乾州。

己酉,以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

禁民喪葬作樂。

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遼遣耶律蘇薩討準布。

辛酉,右補闕田錫上疏論朝政得失,不報。

兩浙轉運使高冕,條上舊政不便者百餘事,詔兩浙逋賦及錢氏無名掊斂悉除之。

帝好訪詞學之士,得須城趙鄰幾,擢掌制詰,才數月,卒。楊守一薦萊州單貽慶,由主簿召對稱旨,授著作佐郎。直史館。會遣監察御史李匡源使高麗,以貽慶為副,貽慶以母老辭,乃命國了博士雍丘孔維代之。高麗王治問禮於維,維對以君臣父子之道,升降等威之序,治喜曰:“今日復見中國夫子也。”

甲子,遼達喇乾迺曼實醉言宮掖事,法當死,杖而釋之。

辛未,遼南面招討使秦王韓匡嗣卒。匡嗣先以喪師獲罪,太后以其子德讓故,遣使臨吊,賻贈甚厚,後追贈尚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