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九 起閼逢涒灘五月,盡柔兆閹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崇寧四年遼乾統五年

春,正月,庚午朔,改熙河蘭會路為熙河蘭湟路。

丙戌,築谿哥城。

庚寅,遼以遼興軍節度使常格為北府宰相。

壬辰,詔察諸路監司貪虐者,論其罪。

乙未,尚書省言:“水磨茶場系元豐舊法,不可罷。欲並存留,但罷官差人動磨,召磨戶六十戶,承認歲課三十萬緡,每月均納。”從之。

丙申,詔:“京畿路改置轉運使、提點刑獄官。”

知樞密院事蔡卞罷。卞以兄京晚達而位在上,致己不得相,故二府政事,時有不合。至是京將用童貫為陝西制置使,卞言不宜用宦者,必誤邊計。京於帝前詆卞,卞求去,遂出知河南府。

立武學法。

丁酉,秦鳳蕃落獻邦、潘、疊三州。以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

二月,癸卯,遼主微行視民疾苦。

乙巳,築御謀城。

丙午,遼主如鴛鴦濼。

己酉,中書省言:“《周官》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蓋王宮之內有士庶子為衛,而士庶子者,非王族則功臣之世,故休戚一體,上下親而內外察。逮漢以郎執戟宿衛殿中,舉衣冠子弟充選;至唐遂分三衛、五府,其法詳密。今殿庭設仗,悉以禁旅。宜仿古立三衛郎一員,三衛中郎為之二,文武各一員,博士二員,主簿一員。親衛府郎十員,中郎十員;勛衛府亦如之;翊衛府郎二十員,中郎二十員。親衛立於殿上兩帝,勛衛立於朵殿,翊衛立於兩階衛士之前。三衛官並以勛戚親兄弟子孫試充;直退,皆入府誦書,各占一經,一月一私試,季一公試;習武藝者許赴武學。”從之。

甲寅,以尚書左丞張康國知樞密院事,兵部尚書劉逵同知樞密院事,吏部尚書何執中為尚書左丞。

乙卯,班方田法。

庚申,詔:“西邊用兵,法能招羌人者,與斬級同賞。”

壬戌,升趙州為慶源軍。

甲子,雨雹。

乙丑,改三衛郎為三衛侍郎。

閏月,壬申,復元豐銓試斷案法。

令州縣仿尚書六曹分六案。

夏屢遣使請昏於遼,至是遼封族女為成安公主,嫁夏國王李乾順。

甲申,置陝西、河東、河北、京西監,鑄當二夾錫鐵錢。自太祖以來,閩、蜀、陝西多用鐵錢,每十文當銅錢一文。至是河東轉運判官洪中孚言:“遼、夏以鐵錢為兵器,若雜以錫鉛,則脆而不可用,請改鑄之。”故有是詔。

河西節度使趙懷德來降。己丑,御端門受之,授感德軍節度使,封安化郡王。

壬辰,曲赦熙河蘭湟路。

詔:“知大名府呂惠卿提舉洞霄宮。”惠卿再上表乞弟諒卿出籍,表詞有“明昭先烈,以推美於泰陵;闊略微文,用保全於蔡邸。”言者論其引諭失當,特責之。

三月,壬寅,置青海馬監。

甲辰,以趙挺之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丙午,詔建古王砦為懷遠軍。

庚戌,提舉洞霄宮呂惠卿,特令致仕。

戊午,蔡京言九鼎告成,詔:“於中太一宮之南為九殿以奉安,各周以垣,上施睥睨,墁以方色之土,外築垣環之,名曰九成宮。中央曰帝鼐,其色黃,祭以土王日,為大祠,幣用黃,樂用宮架。北方曰寶鼎,其色黑,祭以冬至,幣用皂。東北曰牡鼎,其色青,祭以立春,幣用皂。東方曰蒼鼎,其色碧,祭用春分,幣用青。東南曰風鼎,其色綠,祭以立夏,幣用緋。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幣用緋。西南方曰阜鼎,其色黑,祭以立秋,幣用白。西方曰皛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幣用白。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幣用皂。八鼎皆為中祠,祭饗用素饌。其樂舞,帝鼐奏《嘉安之曲》,八鼎皆奏《明安之曲》。”帝鼐銘御製,八鼎銘命京為之。

樞密院言,鄜延路經略司奏已收復銀州,乞賜名,詔依舊。

先是陶節夫議出師城銀州,官屬皆不願從,至有引水洛事爭者,又曰:“夏人東出,不過至麟府,此去不逾旬,奈何?”節夫曰:“我計之熟矣,夏人必西趨涇原,諸君不我從,我當以二子與士卒同死生。”遂選耿彥端為都統制,而節夫二子隨行。疾驅至銀州,夏眾來拒者猶萬人。我師既陳,一擊而敗,遂城之,五日而畢。夏人果趨涇原,擾蕭關築事。洎聞城銀州,亟引兵來爭,城成已幾月矣,遂遁去。事聞,節夫、彥端各遷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