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九 起閼逢涒灘五月,盡柔兆閹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丙辰,蔡王似薨。

己未,賜禮部奏名進士及第、出身蔡薿等六百七十一人。

監察御史沈畸言:“小錢之便於民久矣。古者軍興,錫賞不繼,或以一當百,或以一當十,此權時之宜,非可行於無事之目。今當十之議,固足以紓目前,然不知事有召禍,法有起奸,游手之民,一朝鼓鑄,無故有倍稱之息,何憚而不為!雖日斬之,勢不可遏。所在鼓鑄,不獨閭巷細民,而多出於富人、士大夫之家,曾未期歲,而東南之小錢盡矣。錢輕故物重,物重則貧下之民愈困,此盜賊之所由起也。伏乞速賜寢罷。”

夏,四月,丁丑,停免兩浙水災州郡夏稅。

臣僚言:“知江寧府徐勣、知虔州郭知章、知漳州陳次升、知福州朱紱,是四人者,皆元祐邪黨,今任以牧守,尚典方面,非所以明是非、示好惡也。”於是詔勣等各予祠。

五月,丁酉,左正言詹丕遠進對,論當十錢。帝曰:“當十並行,本以便民,今反為民害如此,非卿有陳,朕不知也。便欲改作當三,恐遠方客人有積貨鉅萬以上者,驟鐫之,不無怨咨。”丕遠曰:“聖慮哀矜,恥一夫不獲。欲且改從當五亦可。”帝慨然曰:“王安石佐神宗理財,未嘗行當十,在廷非之者,猶謂以利不以義。”丕遠曰:“安石秉政多年,尚不及茶鹽榷取。蔡京引用匪人,詒害無窮,豈可比王安石!”帝曰:“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事君以利,只此可見也。”

丁未,班《紀元歷》,劉昺所造也。

乙卯,罷辟舉,盡復元豐選法。

臣僚上言:“知鄂州張商英,傾邪狂悖。方元祐間,附會邪朋,著為文頌,詆及宗廟。逮崇寧初,交結中貴,潛通貨賂,覬幸宰輔。朝廷灼見奸慝,投置閒散。近以寬大之詔,假守方州,輒因謝表,妄議時政,言涉謗訕。伏望嚴行降黜,以正國論。”詔:“商英提舉崇福宮。”

是月,遼主清暑於散水原。

六月,癸亥,立諸路監司互察法,庇匿不舉者罪之,仍令御史台糾劾。

改格州為從州。

甲子,詔求陷逸之士,令監司審核保奏;其緣私者,御史察之。

丁卯,詔輔臣條具東南守備策。

壬申,慮囚。

乙亥,詔:“官所鑄當十錢,已令諸路以小鈔換易。其私錢,若不立法,使盡歸官,必冒法私用,陷民深刑。可令限一委內納官,計銅價二分,以小鈔還之。如或隱藏不換,以私鑄法論。”

秋,七月,庚寅朔,日當食不虧。

夏人奉表謝罪,詞極恭順。答詔略曰:“除先朝所畫之疆,損崇寧新取之地。”時知樞密院張康國奏曰:“詔內難及北朝請解和語。”帝曰:“北朝於夏國以此為恩,若不言及,即疑中國不信。”趙挺之曰:“陛下之言,神人感悅。大哉王言,今見之矣。”乃詔:“夏國城堡,俟誓表至則賜之。”

癸巳,準布貢於遼。

甲午,遼主如黑嶺,鏇獵於鹿角山。

壬寅,改明年元曰大觀。

甲寅,茅山道士劉混庚加號葆真觀妙沖和先生。

八月,以與夏通好,遣禮部侍郎劉正夫如遼報聘。正夫酬對敏博,與遼人議,皆如約。帝嘉之,遂有大用之意。

九月,己巳,詔:“置武士齋,仍以所給解額取一分充貢,無則貢文士。”

冬,十月,己卯,升澶州為開德府。庚辰,降德音,減開德府罪囚,徒以下釋之。

遼以皇太叔和囉噶為特里袞,趙國王淳為南府宰相。

十一月,乙未,遼以色家努為南院大王,以瑪努為奚六部大王。

丙申,遼主行柴冊禮。戊戌,大赦。以和囉噶為義和仁壽皇太叔,進封越國王淳為魏國王,封皇子額嚕溫為晉王,寔納埒為趙王。

己亥,遼主謁太廟。甲辰,祀木葉山。

乙巳,立武士貢法,從大司成薛昂等言也。

辛亥,並京畿提刑入轉運司。

癸丑,臣僚上言:“伏睹崇寧五年七月三日敕:‘應系舊籍人子弟許到闕者,見訖赴部,令預集注三次,集滿不授差遣者,將與直差。又,選人限一委,若在外指射差遣者,聽免直差。朝辭訖,限三日出門。’此陛下慮浸久有害紹述,故略為防限以示好惡也。然到闕而見,與見訖赴部,初無日限。伏望特旨令到闕三日,即投下文字,朝見訖,三日即赴部,所有集注直差,朝辭出門,自從舊條。則異趨之徒,不得倚法之脫略而害紹述之聖政。若乃上書邪等人,公肆狂妄,非上之所建立,所謂躬自蹈之,殆與系籍子弟連坐者異矣,是宜得罪重於子弟。今陛下縱以仁心矜貸此曹,亦當固為防限。臣愚以謂宜於七月三日敕內添入‘上書邪等’,庶幾繼志述事,明示四海,仁心義政,並用不廢。”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