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六十四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命左諫儀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李受赴諫院供職。

癸酉,詔曰:“去秋以來,雨潦為沴,今星躔生變;咎證昭灼,故避殿撤膳,夙夜惕厲。永惟四海之內,獄訟煩冤,調役頻冗,與鰥寡孤獨死亡貧苦,甚可傷也!轉運使、提點刑獄,分行省察而矜恤之,利病大者悉以聞,庶仁恩家至,副朕寅畏之心焉。”

辛巳,彗星見於昴,如太白,長丈五尺;千午,孛於畢,如月。

夏,四月,甲申朔,觀文殿學士、戶部侍郎孫沔自環慶改帥鄜延;未至,卒於道,贈兵部尚書,謚威敏。沔居官以才力聞,然喜燕遊,好色,故中間坐廢。

丙戌,禮院言:“濮安懿王建廟,當行祭告,而宗朴喪服未除,請權以本宮諸弟攝事,其祝文令教授為之。”

初,命翰林學士馮京撰祝文,京言本院未有體式,乞下禮院議。禮院議稱“皇帝某謹遣官恭告於親濮安懿王”。既而以前詔俾王子孫奉祠事,乃更定此議。

帝嘗以稱親之議質於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王獵,獵以為不可。帝曰:“王相待素厚,亦持此說邪?”獵對曰:“臣被王恩厚,故不敢以非禮名號加於王,所以為報也。”

命密州觀察使宗旦同知大宗正司事。宗旦居所生母喪,以孝聞。始請別擇地以葬,歲時奠祀,後著為法。

己丑,賜工部侍郎致仕皇甫泌帛一百匹。泌獻所著《周易精義》等書,故有是賜。

賜真定府僧懷丙紫衣。初,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後水暴漲絕梁,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而有是賜。

以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陸詵為兵部郎中、鄜延路都總管、經略安撫使,兼知延州。

贈皇后弟內殿崇班高士林德州刺史。士林,將家子,獨喜學,帝嘗以“謹守法律”四字誨之,曰:“能如此,則為良吏矣。”每欲進擢,後屢辭。既卒,始追贈焉。明年,又贈節度使。

乙未,潁王府翊善、同修起居注邵亢,以知制誥、知諫院兼判司農寺。於是帝謂潁王曰:“翊善端直樸厚,已擢為諫官矣。”王頓首謝。

以金部員外郎、天章閣侍講傅卞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卞議濮王典禮,與執政意合,故驟進。

以度支郎中王稷臣直集賢院,充潁王府翊善,令於皇子兩位供職。

辛丑,命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司馬光編歷代君臣事跡。於是光奏曰:“臣自少以來,略涉群史。竊見紀傳之體,文字繁多,雖以衡門專學之士,往往讀之不能周浹,況於帝王日有萬幾,必欲遍知前世得失,誠為未易。竊不自揆,常欲上自戰國,下至五代,正史之外,旁采它書,凡關國家之盛衰,系生民之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帝王所宜知者,略依《左氏春秋傳》體,為編年一書,名曰《通志》,其餘浮冗之文,悉刪去不載,庶幾聽覽不勞而聞見甚博。私家區區力不能辦,徒有其志而無所成。頃臣曾以戰國時八卷上進,幸蒙賜覽。今所奉詔旨,未審令臣續成此書,或別有編集。若續此書,乞亦以《通志》為名。其書上下貫串千餘載,固非愚臣所能獨修。伏見翁源縣令、廣南西路經略安撫司句當公事劉恕,將作監主簿趙君錫,皆以史學為眾所推,欲望特差二人與臣同修,庶使得早成書,不至疏略。”詔從之,而令接所進八卷編集,俟書成,取旨賜名。其後君錫以父喪不赴,命太常博士、國子監直講劉攽代之。恕,筠州人;君錫,良規之子;攽,敞弟也。

司空致仕鄭國公宋庠卒。帝方以災異避正殿,有司誤奏毋臨喪,乃為輓辭二篇賜之,贈太尉兼侍中,謚元憲。帝為篆其墓碑曰“忠規德范之碑”。

庠與弟祁,以文學名擅天下,儉約,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尤畏法,在揚州,使工甓堂塗,取卮酒與之,後知誤取公使,立償之,而取予者皆被罰。自初執政,遇事輒分別是非可否,用是斥退;及再登用,遂浮沉自安。然天資忠厚,嘗曰:“逆作悖明,殘人矜才,吾終身弗為也。”沈邈嘗為京東轉運使,數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陽,邈子為府屬所惡,欲治之以法,庠獨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稱其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