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傳》第七十四回 現銅橋天賜奇祥

  第七十四回 現銅橋天賜奇祥

卻說軍師劉基聽了紅羅山三字,不勝嘆息,被李文忠定要問個根底。劉基道: “敝處青田,也有紅羅山一座。不才當年未遇聖主之時,每愛此山幽僻,常在山中, 行思坐想這道理。不期一日,見山岩中響亮一聲,開了一條石竇,不才挨身而入, 果有些異見異聞。當日回家,夜來忽夢金甲神口吟詩句,叫不才緊記在心;還說: ‘是你一生之事。’那詩道: 南北紅羅一樣名,只將神變顯清聲。 大大明大胡邊靖,妙玄玄妙匣中興。 卯金刀是角蚊精,未頭一角爾崢嶸。 須念機關無盡泄,角端見處一身清。 不才時常思量,止有首句與末句,未有應驗。今日復遇有紅羅山,想此生結局,只 如此了。”文忠嘆息了一回,因商議攻取之計。劉基說:“必須先看山勢,夷險如 何,方可定策。”便令傅友德、廖永忠領兵三千,到前探望。但見林樹參天,陰翳 滿地,密密營柵,甚是列得周匝。回來報知。文忠說:“既是這般,便有固守之意。 然我兵遠來,只宜急攻,不宜緩取。我意今夜以火攻之,必然得勝。”劉基大笑道: “我心下亦欲如此。”就遣趙庸、黃彬、吳復、胡美四將,各領鐵甲五千,帶著斧 鋸並火器,四面分頭,夜至紅羅山下埋伏。待半夜時候,炮響為號,一齊上山攻開 樹柵,便各處放火。朱亮祖、薛顯領兵二萬接應;傅友德領兵一萬,直搗中營。廖 永忠領兵四萬,山下截殺逃兵。李文忠自率大兵隨後。各將得令前去。待至二更左 右,只聽得半空中一聲炮響,四將登時上山,砍開山柵,火鏡、火炮、火箭處處發 作。倏忽之間,火勢焰天,驚得元兵在夢中醒覺,自相殘殺,四散奔潰,掙命而逃。 百家奴被傅友德砍死。胡天雄被薛顯一槍當心刺死。楊鐵刀恃著凶勇,保了元太子 及些殘兵敗卒,約有二千餘眾,向北而馳,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趕上,朱亮祖一箭射 去,正中楊鐵刀腦後,落於馬下。只有花主帖木兒緊隨太子北行。殆及天明,李文 忠大兵駐在紅羅山上,埋鍋造飯。恰有一個老兒,皓首蒼髯,童顏鶴骨,來見李文 忠,說:“某乃此地居民,有一禮啟上。”李文忠看他言貌非常,將手接他札子看 來,只見有詩四句,道: 兵過紅羅山,須知見囗端。 倘然不相信,士卒必傷殘。 文忠看完時,抬頭來看,那老兒隨風冉冉的去了。即請劉基商議,劉基說: “我因前者夢中神人的詩,因查得用端乃是神獸。既有此言,元帥不可不信。況茫 茫沙漠之地,縱取來亦無益於朝廷。”文忠應道:“軍師之言有理,可即在此屯兵。 末將當與傅、朱二先鋒領兵過山,追襲元太子,試看此老之言,果有靈驗否。”劉 基說:“這也使得。但元帥此去果見用端。可速回兵。”文忠唯唯而行,遂率兵追 過紅羅山。將及五十里地面,遙望元兵無食可饗,俱從曠野中拔草為糧。看見我兵 將到,驚慌逃避。傅友德、朱亮祖奮擊而前,斬獲二千餘級。止有三五百騎,隨了 元太子前至烏龍江,渺渺茫茫,無船可波。朱兵又追趕漸漸近來,那太子血淚包著 雙珠,下馬跪在地上,望著青天禱告,說:“我世祖奄有中國已經百年,今大明追 逐我們至此,無路可逃,全望蒼天不珍滅我等,曲賜全周!”三五百人個個嚎天呼 地。忽然江中雪浪分開,狂波四裂,顯出一道長虹,橫截那千頃碧水上一條鋼橋, 待元兵一擁而波。朱兵連忙追擊,將欲上橋,誰想是空中一條白浪,何從得濟。文 忠看了半響,嘆息數聲,說道:“可知皇天不欲絕彼。”惆悵之間,只聽得響亮一 聲,看見紅羅山上有個東西,身高六尺,色若烏雲,頭上一角,碧色的一雙眼睛, 如笙如簧的叫響。文忠對傅、朱兩人並所領士卒,說:“此必是用端神獸了。”因 高叫說:“角端,用端,爾乃天之神奇,物之靈異,必能識天地未來氣數。倘元人 此後更不復生,爾可藏形不叫;若是元人復生,爾可叫一聲;若止南侵,不能進關, 爾可叫兩聲;若復來犯邊,爾可叫三聲。”文忠吩咐方罷,那獸連叫三聲而去。文 忠心知天意,便引兵乘夜回紅羅山。天明到了本營,將鋼橋渡元兵,及山上見用端 的事,一一對劉基說了一遍。劉基道:“真是奇異。”即日拔寨而起,回至應昌, 與鄧愈、湯和等將相見了。文忠具言前事,諸將嘆息不已,因留將鎮守應昌撫慰軍 兵,其餘兵卒,俱隨文忠、鄧愈、湯和等回京。恰好大將軍徐達與諸將西征土番, 克了河州。那土番元帥何鎖南、普花兒等,皆納印請降。便將兵追元豫王至西黃河, 直到黑槍林殺了阿撒禿子。於是河州以西甘朵烏、思藏等部,來歸者甚眾。甘肅西 北一帶數千里,不見一兵卒,因也收兵回京。太祖聞得勝鏇師,乃率眾臣出勞於江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