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傳》第七十五回 賜鐵券功臣受爵

  第七十五回 賜鐵券功臣受爵

卻說太祖賜券與徐達後,因封李善長太師守正文臣韓國公;食祿四千石。封常 遇春子常茂鄭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食祿三千石。封湯 和信國公,耿炳文長興侯,沐英西平侯,郭子興鞏昌侯,吳良江陰侯,廖永忠德慶 侯,傅友德穎川侯,郭英武定候,朱亮祖永嘉侯,吳禎靖海侯,顧時濟寧侯,趙庸 南雄侯,唐勝宗延安侯,陸仲亨吉安侯,費聚平涼侯,周德興江復侯,陳德臨江侯, 華雲龍淮安侯,胡廷瑞豫章侯,俞通源南安侯,俞通淵越西侯,韓政東平侯,康茂 才蘄春侯,楊璟諭蜀未還,遙封營陽侯;並食祿一千五百石。王志六安侯,鄭遇春 榮陽侯,曹良臣宜寧侯,黃彬宜春侯,梅思祖汝南侯,陸聚河南侯;並食祿九百石。 華高廣德侯,食祿六百石;並賜鐵券,子孫世襲。又封孫興祖燕山侯,張興祖東勝 侯,薛顯永成侯,胡美臨川侯,金朝興宜德侯,謝成永平侯,吳復六安侯,張赫航 海侯,王弼定遠侯,朱壽舳艫侯,蔡遷安遠侯。葉升在蜀未回,封靖寧侯,仇成安 襄侯。李新在蜀未回,封崇山侯,胡德濟東川侯。其餘諸將,各照功升賞。又追封 馮國用鄧國公,俞通海虢國公,丁德興濟國公,加封耿再成泗國公。

只有劉基初封上柱國安國公,他再四拜辭不受,說:“臣命輕福薄,若今日受 恩,必折壽算,伏乞陛下俯從臣請。”太祖因他力辭,改封為誠意伯,食祿二千四 百石。應日筵宴而散。過了數日,楊璟率副將李新、葉升朝見,太祖便問偽夏明升 的事務。楊璟說:“那明升年止一十四歲,其罪雖輕,但為丞相戴壽專權,蠹國殘 民,生黎極苦;況是梁王所封,是元朝餘孽。前者臣受明命,將書曉諭禍福,那戴 壽公然大言,說彼西川,北有陳倉之險,東有瞿塘之固,南有漢洋之隘;大明幸而 得志中原,何敢輕我西夏?將聖諭丟棄在地,甚是無禮。伏望陛下大振神威,肅清 巴蜀。”太祖聽了大怒,便沉吟了一會,說:“西川山水險阻,我軍未知道路,不 利進攻。奈何,奈何!”楊璟從袖中取出一個手卷,說:“臣前日行時,也慮及偽 夏必然抗拒,因著畫工隨行,暗將地理夷險處,細細圖畫於此。他日進兵道路,盡 可瞭然在目。”太祖含笑,就將手卷展開,果然山川形勢,盡可揣摩,便下令徐達, 以兵鎮守山、陝等處;鄧愈以兵鎮守廣、浙等處;李文忠以兵鎮守山東、河南等處; 湯和、傅友德二人,可率廖永忠、曹良臣、周德興、顧時、康茂才、郭英等十八員 大將隨征,分道而進。因命太史擇日,祭告行師。太史奏說:“今洪武四年辛亥, 三月初二日可祭告天地,初八日可出師西行。”至日,太祖乘鑾輿率文武群臣,直 至南郊,設奠行禮,讀祝文,道:

大明洪武四年三月初二日,皇帝臣謹以牢醴致祭於吳天后 土、太歲風雲雷雨、岳鎮海讀、山川城隍,旗纛之神,曰:臣 起布衣,率眾渡江,平漢吳,立國業,削群雄,定四方,於今 十有七年。有凡水陸征行,必昭告於神低,受命於上蒼,賴神 陰佑,天下一統。惟西蜀戴壽,假幼主之權,恣行威福,據一 隅之地,戕賊生民。聲教既有彼此之殊,封疆實宜中原所統。若 恣其傑傲,必損我藩籬。特拜湯和為征西大將軍,率楊璟、廖 永忠、周德興、曹良臣、康茂才、汪興祖、華雲龍、葉升、趙 庸、從瞿塘以攻重慶;傅友德為征西前將軍,率耿炳文、顧時。 陳德、薛顯、郭英、李新、朱壽、吳復、仇成、從階、文以趨 成都。二路分行,鹹祈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