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傳》第七十八回 皇帝廟祭祀先皇

  第七十八回 皇帝廟祭祀先皇

那偽夏明升率了家屬,在午門外待罪來降。太祖憐他年幼無知,因封為歸命侯, 賜以居第,在南京城裡,隨廷臣行禮朝謁。若致君無道,暴虐庶民,俱是權臣戴壽, 命將戴壽斬首,為權臣誤國之戒。其餘脅從,罪有大小,鹹各赦除。且親制平蜀文, 命官載入史籍,以彰諸臣勤勞王家之績。惟有曹良臣、華高,因領人馬追擊夏兵, 馬陷坑阱,被槍而死,太祖甚是痛惜,追封安國公,且說“不意西征傷我康茂才、 汪興祖、曹良臣、華高四員大將!”因令所在有司,建飼歲祭。且與文臣宋濂等說: “從古歷代帝王,禮宜祭祀。卿等當訪舊制參酌奏行。”

未數日間,禮官備將具奏,請每年一祀,每位帝王之前,通酒一爵。時值秋享, 太祖躬臨祭獻。序至漢高祖前,笑道:“劉君,劉君,廟中諸公,當時皆有憑藉以 得天下,惟我與公,不惜尺土,手提三尺,以登大寶,較之諸公,尤為難事,可供 多飲二爵。”又到元世祖位前,只見面貌之間,忽成慘色,眼膛邊若淚痕兩條,直 垂至腮。太祖笑道:“世祖,你好痴也!你已有天下幾及百年,亦是一個好漢。你 子孫自為不道,豪傑四起,今日我到你廟宇之中,你之靈氣,亦覺有榮,反作兒女 之態耶?”太祖慰論才罷,世祖面貌稍有光彩。至今對漢高祖進酒三爵,遂為定製。 至如元世祖淚痕宛然尤存,亦是奇蹟,此話不題。

且說太祖出廟,信步行至歷代功臣廟內。猛然回頭,看見殿外有一泥人,便問: “此是何人?”伯溫奏明:“這是三國時趙子龍。因逼國母,死於非命,抱了阿斗 逃生。”太祖聽罷,說道:“那時正在亂軍之中,事出無奈,還該進殿才是。”話 未說完,只見殿外泥人,大步走進殿中。太祖又向前細看,只見一泥人站立,便問: “此是何人?”伯溫又道:“這是伍子肯。因鞭了平王的屍,雖系有功,實為不忠, 故此只塑站像。”太祖聽罷,怒道:“雖然殺父之仇當報,為臣豈可辱君,本該逐 出廟外。”只見廟內泥人,霎時走至外邊。隨臣盡道奇異。太祖又行至一泥人面前, 問道:“此是何人?”伯溫奏道:“這是張良。”太祖聽罷,烈火生心,手指張良 罵道:“朕想當日漢稱三傑,你何不直諫漢王,不使韓信封王,那躡足封信之時, 你即有陰謀不軌,不能致君為堯、舜,又不能保救功臣,使彼死不瞑目,千載遺恨。 你又棄職歸山,來何意去何意也?”太祖細細數說,只見張良連連點頭,腮邊吊下 淚來。伯溫在旁,心內躊蜘,“我與張良俱是扶助社稷之人。皇上如此留心,只恐 將來禍及滿門,何不隱居山林,拋卻繁華,與那蒼松為伴,翠竹為鄰,閒觀糜鹿銜 花,呢哺燕舞,任意邀游,以消餘年。”籌畫已定,本日隨駕回朝。

且說太祖在龍輦中,遍望城外諸山,皆面面朝拱金陵,直是帝王建都去處。卻 遠望牛首山並太平門外花山,獨無護衛之意。太祖悵然不樂,命刑部官,帶著刑具, 將牛首山痛枚一百,仍於形像如牛首處穿石數孔,把鐵索鎖轉,令伊形勢向內,遂 著隸屬宣州,不許人江寧管轄。花山既不朝拱鐘山,聽大學中這些頑皮學生,肆行 樵採,令山上無一茅,不許翠微生色。且諭且行,不覺已進東華門殿間。正見畫工 周玄素承旨繪天下江山圖於殿中通壁之上,其規模形勢,俱依御筆,揮灑所成,略 加潤色。太祖便問道:“你曾畫牛首山與花山么?”素棄筆跪復說:“正在此臨摹。” 太祖命把二山改削。玄素頓首道:“陛下山河已定,豈敢動移。”太祖微笑而罷。 然聖衷終以二山無情,便有建都北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