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一下



分元帥府。至正八年十二月,以福建盜起,詔汀、漳二州立分元帥府,以討捕之。十一月,命買列的開分元帥府於沂州,以鎮御東海群盜。十一年正月,湖南寶慶路置分元帥府,又置寶武分元帥府。三月,置山東分元帥府於登州,提調登、萊、寧海三州三十六處海口事。十二年二月,置安東、安豐二處分元帥府。

水軍元帥府。至正二十六年二月,置河淮水軍元帥府於孟津縣。

紹熙軍民宣撫司。至元四年,因監察御史言:“四川在宋時,有紹熙一府,統六州、二十縣、一百五十二鎮。近年雍、梁、淮甸人民,見彼中田疇廣闊,開墾成業者,凡二十餘萬戶。”省部議定,遂奏準置紹熙等處軍民宣撫司。正官六員,宣撫使、同知、副使各二員。首領官三員,經歷、知事、提控案牘各一員。司獄一員,蒙古、儒學教授各一員,令史八人,譯吏、知印、怯里馬赤各一人,奏差四人。所隸資、普、昌、隆下州四處,盤石、內江、安岳、昌元、貴平下縣五處,巡檢司一十三處,各設官如制。又置都總使司,命御史大夫脫脫兼都總使,治書侍御史吉當普為副都總使。至元六年十一月,中書又因台臣言裁減冗官事,遂罷紹熙軍民宣撫司。

永順宣撫司。至正十一年四月,改升永順安撫司為宣撫司。

平緬宣撫司。至正十五年八月,以雲南死可伐等降,令其子莽三入貢方物,乃置平緬宣撫司以羈縻之。

忠孝軍民安撫司。至正十一年七月,革罷四川省所轄大奴管勾等洞長官司,立忠孝軍民府。至十五年四月,詔改為忠孝軍民安撫司。

忠義軍民安撫司。至正十五年四月,罷四川羊母甲洞、臭南王洞長官司,置忠義軍民安撫司。又罷盤順府,置盤順軍民安撫司。

宣化鎮南五路軍民府。至正十五年四月,命於四川置立提調軍民鎮撫所、蠻夷軍民千戶所。

團練安撫勸農使司。至正十八年九月,置奉元延安等處團練安撫勸農使司於耀州,鞏昌等處團練安撫勸農使司於邠州,以行省丞相朵朵、行台大夫完者帖木兒領之,各設參謀一人。每道置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二人,檢督六人,經歷、知事、照磨各一人。

防禦使。至正十七年正月,準山東分省咨,團結義兵,每州添設州判一員,每縣添設主簿一員,詔有司正官俱兼防禦使事,聽宣慰使司節制。

屯田使司。至正十五年十二月,置軍民屯田使司於沛縣,正三品。

屯田打捕總管府。至元四年五月,升兩淮屯田打捕總管府為正三品。

黎兵萬戶府。元統二年十月,湖廣行省咨:“海南僻在極邊,南接占城,西鄰交趾,環海四千餘里,中盤百洞,黎、獠雜居,宜立萬戶府以鎮之。”中書省奏準,依廣西屯田萬戶府例,置黎兵萬戶府。萬戶三員,正三品。千戶所一十三處,正五品。每所領百戶所八處,正七品。

水軍萬戶府。至正十三年十月,置水軍都萬戶府於崑山州,以浙東宣慰使納麟哈剌為正萬戶,宣慰使董摶霄為副萬戶。十四年二月,立鎮江水軍萬戶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閭領之。十五年十月,置水軍萬戶府於黃河小清口。

義兵萬戶府。至正十四年二月,詔河南、淮南兩省並立義兵萬戶府。五月,置南陽、鄧州等處毛胡蘆義兵萬戶府,募土人為軍,免其差役,令討賊自效。先是,鄉人自相團結,號毛胡蘆,故因以名之。十五年四月,置汴梁等處義兵萬戶府。十二月,置忠義、忠勤萬戶府於宿州及武安州。

招討軍民萬戶府。至正二十年,以鞏縣為招討軍民萬戶府。二十六年三月,置嵩州軍民招討萬戶府。

義兵千戶所。至正十年七月中書奏準,於廣西平樂等古城竹山院、桑江隘、尊化鄉、剌場嶺,湖南道州路、武岡路、湖北靖州路等處,置義兵千戶所,每所置千戶一員、彈壓一員、百戶十員。仍於義兵內推選才勇功能,充千戶、彈壓、百戶之職。首領官、都目各一員,於本省都吏目選內注授,並從本道帥府節制。湖南道州二處千戶所,于帥府分司處設立,本司調遣。湖北靖州一處,從本省摽撥鎮守調遣。總定九十六員,給降宣敕牌面印信。十三年十一月,立義兵千戶水軍千戶所於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