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三 起上章困敦七月,盡旃蒙大荒落正月,凡四年有奇



丁卯,太后幸新安;壬申,還宮。

十二月,甲寅,突厥掠隴右諸監馬萬餘匹而去。

時屠禁尚未解,鳳閣舍人全節崔融上言,以為:"割烹犧牲,弋獵禽獸,聖人著之典禮,不可廢闕。又,江南食魚,河西食肉,一日不可無;富者未革,貧者難堪,況貧賤之人,仰屠為生,日戮一人,終不能絕,但資恐喝,徒長奸欺。為政者苟順月令,合禮經,自然物遂其生,人得其性矣。"戊午,復開屠禁,祠祭用牲牢如故。

長安元年辛丑,公元七零一年

春,正月,丁丑,以成州言佛跡見,改元大足。

二月,己酉,以鸞台侍郎柏人李懷遠同平章事。

三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錫坐知選漏泄禁中語、贓滿數萬,當斬,臨刑釋之,流循州。時蘇味道亦坐事與錫俱下司刑獄,錫乘馬,氣色自若,舍於三品院,帷屏食飲,無異平居。味道步至系所,席地而臥,蔬食而已。太后聞之,赦味道,復其位。

是月,大雪,蘇味道以為瑞,帥百官入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止之曰:"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味道不從。既入,求禮獨不賀,進言曰:"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賀者皆諂諛之士也。"太后為之罷朝。

時又有獻三足牛者,宰相復賀。求禮揚言曰:"凡物反常皆為妖。此鼎足非其人,政教不行之象也。"太后為之愀然。

夏,五月,乙亥,太后幸三陽宮。

以魏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

天官侍郎鹽官顧琮同平章事。

六月,庚申,以夏官尚書李迥秀同平章事。

迥秀性至孝,其母本微賤,妻崔氏常叱媵婢,母聞之不悅,迥秀即時出之。或曰:"賢室雖不避嫌疑,然過非七出,何遽如是!"迥秀曰:"娶妻本以養親,今乃違忤顏色,安敢留也!"竟出之。秋,七月,甲戌,太后還宮。

甲申,李懷遠罷為秋官尚書。

八月,突厥默啜寇邊,命安北大都護相王為天兵道元帥,統諸軍擊之,未行而虜退。

丙寅,武邑人蘇安恆上疏曰:"陛下欽先聖之顧托,受嗣子之推讓,敬天順人,二十年矣。豈不聞帝舜褰裳,周公復辟!舜之於禹,事只族親;旦與成王,不離叔父。族親何如子之愛,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將倦,機務繁重,浩蕩心神,何不禪位東宮,自怡聖體!自昔理天下者,不見二姓而俱王也,當今梁、定、河內、建昌諸王,承陛下之蔭覆,並得封王。臣謂千秋萬歲之後,於事非便。臣請黜為公侯,任以閒簡。臣又聞陛下有二十餘孫,今無尺寸之封,此非長久之計也。臣請分土而王之,擇立師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夾輔周室,屏藩皇家,斯為美矣。"疏奏,太后召見,賜食,慰諭而遣之。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延基,承嗣之子也。

丙申,以相王知左、右羽林衛大將軍事。

冬,十月,壬寅,太后西入關,辛酉,至京師;赦天下,改元。

十一月,戊寅,改含元宮為大明宮。

天官侍郎安平崔玄暐,性介直,未嘗請謁。執政惡之,改文昌左丞。月餘,太后謂玄暐曰:"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齋自慶。此欲盛為奸貪耳,今還卿舊任。"乃復拜天官侍郎,仍賜彩七十段。

以主客郎中郭元振為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

先是,涼州南北境不過四百餘里,突厥、吐蕃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於南境硤口置和戎城,北境磧中置白亭軍,控其衝要,拓州境千五百里,自是寇不復至城下。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漢通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舊涼州粟麥斛至數千,及漢通收率之後,一縑糴數十斛,積軍糧支數十年。元振善於撫御,在涼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遺。

長安二年壬寅,公元七零二年

春,正月,乙酉,初設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