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五十六 起強圉作噩,盡屠維大淵獻正月,凡二年有奇



上命六軍修麟德殿。右龍武統軍張奉國、大將軍李文悅以外寇初平,營繕太多,白宰相,冀有論諫。裴度因奏事言之。上怒,二月,丁卯,以奉國為鴻臚卿,壬申,以文悅為右武衛大將軍,充威遠營使。於是浚龍首池,起承暉殿,土木浸興矣。

李愬奏請判官、大將以下官凡百五十員,上不悅,謂裴度曰:"李愬誠有奇功,然奏請過多。使如李晟、渾瑊,又何如哉!"遂留中不下。

李鄘固辭相位,戊戌,以鄘為戶部尚書。以御史大夫李夷簡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初,渤海僖王言義卒,弟簡王明忠立,改元太始;一歲卒,從父仁秀立,改元建興。乙巳,遣使來告喪。

橫海節度使程權自以世襲滄景,與河朔三鎮無殊,內不自安。己酉,遣使上表,請舉族入朝,許之。橫海將士樂自擅,不聽權去,掌書記林蘊諭以禍福,權乃得出。詔以蘊為禮部員外郎。

裴度之在淮西也,布衣柏耆以策乾韓愈曰:"吳元濟既就擒,王承宗破膽矣,願得奉丞相書往說之,可不煩兵而服。"愈白度,為書遣之。承宗懼,求哀于田弘正,請以二子為質,及獻德、棣二州,輸租稅,請官史。弘正為之奏請,上初不許;弘正上表相繼,上重違弘正意,乃許之。夏,四月,甲寅朔,魏博遣使送承宗子知感、知信及德、棣二州圖印至京師。幽州大將譚忠說劉總曰:"自元和以來,劉辟、李錡、田季安、盧從史、吳元濟,阻兵憑險,自以為深根固蒂,天下莫能危也。然顧盼之間,身死家覆,皆不自知,此非人力所能及,殆天誅也。況今天子神聖威武,苦身焦思,縮衣節食,以養戰士,此志豈須臾忘天下哉!今國兵駸駸北來,趙人已獻城十二,忠深為公憂之。"總泣且拜曰:"聞先生言,吾心定矣。"遂專意歸朝廷。

戊辰,內出廢印二紐,賜左、右三軍辟仗使。舊制,以宦官為六軍辟仗使,如方鎮之監軍,無印。及張奉國等得罪,至是始賜印,得糾繩軍政,事任專達矣。

庚辰,詔洗雪王承宗及成德將士,復其官爵。

李師道暗弱,軍府大事,獨與妻魏氏、奴胡惟堪、楊自溫、婢蒲氏、袁氏及孔目官王再升謀之,大將及幕僚莫得預焉。魏氏不欲其子入質,與蒲氏、袁氏言於師道曰:"自先司徒以來,有此十二州,奈何無故割而獻之!今計境內之兵不下數十萬,不獻三州,不過以兵相加。若力戰不勝,獻之未晚。"師道乃大悔,欲殺李公度,幕僚賈直言謂其用事奴曰:"今大禍將至,豈非高沐冤氣所為!若又殺公度,軍府其危哉!"乃囚之。遷李英曇於萊州,未至,縊殺之。李遜至鄆州,師逆大陣兵迎之,遜盛氣正色,為陳禍福,責其決語,欲白天子。師道退,與其黨謀之,皆曰:"弟許之,他日正煩一表解紛耳。"師道乃謝曰:"向以父子之私,且迫於將士之情,故遷延未遣。今重煩朝使,豈敢復有二三!"遜察師道非實誠,歸,言於上曰:"師道頑愚反覆,恐必須用兵。"既而師道表言軍情,不聽納質割地,上怒,決意討之。賈直言冒刃諫師道者二:輿櫬諫者一,又畫縛載檻車妻子繫纍者以獻。師道怒,囚之。

五月,丙申,以忠武節度使李光顏為義成節度使,謀討師道也。以淮西節度使馬總為忠武節度使,陳、許、溵、蔡州觀察使。以申州隸鄂岳,光州隸淮南。

辛丑,以知勃海國務大仁秀為勃海王。

以河陽都知兵馬使曹華為棣州刺史,詔以河陽兵二千送至滳河。會縣為平盧兵所陷,華擊卻之,殺二千餘人,復其縣以聞。詔加橫海節度副使。

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丁丑,復以烏重胤領懷州刺史,鎮河陽。

秋,七月,癸未朔,徙李愬為武寧節度使。乙酉,下制罪狀李師道,令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兵共討之,以宣歙觀察使王遂為供軍使。遂,方慶之孫也。

上方委裴度以用兵,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夷簡自謂才不及度,求出鎮。辛丑,以夷簡同平章事,充淮南節度使。

八月,壬子朔,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涯罷為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