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 起強圉作噩,盡上章困敦六月,凡三年有奇



前益州長史王及善已致仕,會契丹作亂,山東不安,起為滑州刺史。太后召見,問以朝廷得失,及善陳治亂之要十餘條。太后曰:"外州末事,此為根本,卿不可出。"癸酉,留為內史。

癸未,以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將兵擊契丹。五月,癸卯,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

先是,有朱前疑者,上書云:"臣夢陛下壽滿八百。"即拜拾遺。又自言"夢陛下發白再玄,齒落更生。"遷駕部郎中。出使還,上書云:"聞嵩山呼萬歲。"賜以緋算袋,時未五品,於綠衫上佩之。會發兵討契丹,敕京官出馬一匹供軍,酬以五品。前疑買馬輸之,屢抗表求進階;太后惡其貪鄙,六月,乙丑,敕還其馬,斥歸田裡。

右司郎中馮翊喬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為之不昏。武承嗣藉以教諸姬,遂留不還。知之作《綠珠怨》詩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詩於裙帶,大怒,諷酷吏羅告,族之。

司僕少卿來俊臣倚勢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羅告其罪,矯稱敕以取其妻,前後羅織誅人,不可勝計。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自言才比石勒。監察御史李昭德素惡俊臣,又嘗庭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備,二人共誣昭德謀反,下獄。

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盜國權,河東人衛遂忠告之。諸武及太平公主恐懼,共發其罪,系獄,有司處以極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貪暴,國之元惡,不去之,必動搖朝廷。"太后游苑中,吉頊執轡,太后問以外事,對曰:"外人唯怪來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有功於國,朕方思之。"頊曰:"於安遠告虺貞反,既而果反,今止為成州司馬。俊臣聚結不逞,誣構良善,贓賄如山,冤魂塞路,國之賊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丁卯,昭德、俊臣同棄市,時人無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爭啖俊臣之肉,斯須而盡,抉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惡之,乃下制數其罪惡,且曰:"宜加赤族之誅,以雪蒼生之憤,可準法籍沒其家。"士民皆相賀於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俊臣以告綦連耀功,賞奴婢十人。俊臣閱司農婢,無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家有細婢,善歌舞,欲得以為賞口,乃使人誣告斛瑟羅反。諸酋長詣闕割耳剺面訟冤者數十人。會俊臣誅,乃得免。

俊臣方用事,選司受其屬請不次除官者,每銓數百人。俊臣敗,侍郎皆自首。太后責之,對曰:"臣負陛下,死罪!臣亂國家法,罪止一身;違俊臣語,立見滅族。"太后乃赦之。

上林令侯敏素諂事俊臣,其妻董氏諫之曰:"俊臣國賊,指日將敗,君宜遠之。"敏從之。俊臣怒,出為武龍令。敏欲不住,妻曰:"速去勿留!"俊臣敗,其黨皆流嶺南,敏獨得免。

太后征於安遠為尚食奉御,擢吉頊為右肅政中丞。

以檢校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平章事。

武懿宗軍至趙州,聞契丹將駱務整數千騎將至冀州,懿宗懼,欲南遁。或曰:"虜無輜重,以抄掠為資,若按兵拒守,勢必離散,從而擊之,可有大功。"懿宗不從,退據相州,委棄軍資器仗甚眾。契丹遂屠趙州。

甲午,孫萬榮為奴所殺。

萬榮之破王孝傑也,於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險築城,留其老弱婦女、所獲器仗資財,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襲其後,遣五人至黑沙,語默啜曰:"我已破王孝傑百萬之人,唐人破膽,請與可汗乘勝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賜以緋袍。二人後至,默啜怒其稽緩,將殺之,二人曰:"請一言而死。"默啜問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殺前三人而賜二人緋,使為鄉導,發兵取契丹新城,殺所獲涼州都督許欽明以祭天;圍新城三日,克之,盡俘以歸。使乙冤羽馳報萬榮。

時萬榮方與唐兵相持,軍中聞之,恟懼。奚人叛萬榮,神兵道總管楊玄基擊其前,奚兵擊其後,獲其將何阿小。萬榮軍大潰,帥輕騎數千東走。前軍總管張九節遣兵邀之於道,萬榮窮蹙,與其奴逃至潞水東,息於林下,嘆曰:"今欲歸唐,罪已大。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將安之乎!"奴斬其首以降,梟之四方館門。其餘眾及奚、霫皆降於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