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 起強圉作噩,盡上章困敦六月,凡三年有奇



正月,甲子朔,冬至,太后享通天宮;赦天下,改元。

夏官侍郎宗楚客罷政事。

春,二月,乙未,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豆盧欽望罷為太子賓客。

武承嗣、三思營求為太子,數使人說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太后意未決。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預知。"仁傑曰:"王者為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知乎!"又勸太后召還廬陵王。王方慶、王及善亦勸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謂仁傑曰:"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

孫萬榮之圍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歸我廬陵王?"吉頊與張易之、昌宗皆為控鶴監供奉,易之兄弟親狎之。頊從容說二人曰:"公兄弟貴寵如此,非以德業取之也,天下側目切齒多矣。不有大功於天下,何以自全?竊為公憂之!"二人懼,涕泣問計。頊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鹹復思廬陵王。主上春秋高,大業須有所付;武氏諸王非所屬意。公何不從容勸主上立廬陵王以系蒼生之望!如此,豈徒免禍,亦可以長保富貴矣。"二人以為然,承間屢為太后言之。太后知謀出於頊,乃召問之,頊復為太后具陳利害,太后意乃定。

三月,己巳,託言廬陵王有疾,遣職方員外郎瑕丘徐彥伯召廬陵王及其妃、諸子詣行在療疾。戊子,廬陵王至神都。

夏,四月,庚寅朔,太后祀太廟。

辛丑,以婁師德充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營田事。

六月,甲午,命淮陽王武延秀下突厥,納默啜女為妃;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攝春官尚書,右武衛郎將楊齊莊攝司賓卿,齎金帛巨億以送之。延秀,承嗣之子也。

鳳閣舍人襄陽張柬之諫曰:"自古未有中國親王娶夷狄女者。"由是忤旨,出為合州刺史。

秋,七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杜景儉罷為秋官尚書。

八月,戊子,武延秀至黑沙南庭。突厥默啜謂閻知微等曰:"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聞李氏盡滅,唯兩兒在,我今將兵輔立之。"乃拘延秀於別所,以知微為南面可汗,言欲使之主唐民也。遂發兵襲靜難、平狄、清夷等軍,靜難軍使慕容玄崱以兵五千降之。虜勢大振,進寇媯、檀等州。前從閻知微入突厥者,默啜皆賜之五品、三品之服,太后悉奪之。

默啜移書數朝廷曰:"與我蒸谷種,種之不生,一也。金銀器皆行濫,非真物,二也。我與使者緋紫皆奪之,三也。繒帛皆疏惡,四也。我可汗女當嫁天子兒,武氏小姓,門戶不敵,罔冒為昏,五也。我為此起兵,欲取河北耳。"

監察御史裴懷古從閻知微入突厥,默啜欲官之,不受。囚,將殺之,逃歸;抵晉陽,形容羸瘁。突騎噪聚,以為間諜,欲取其首以求功。有果毅嘗為人所枉,懷古按直之,大呼曰:"裴御史也!"救之,得全。至都,引見,遷祠部員外郎。

時諸州聞突厥入寇,方秋,爭發民修城。衛州刺史太平敬暉謂僚屬曰:"吾聞金湯非粟不守,奈何舍收穫而事城郭乎?悉罷之,使歸田,百姓大悅。

甲午,鸞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慶罷為麟台監。

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恨不得為太子,意怏怏,戊戌,病薨。

庚子,以春官尚書武三思檢校內史,狄仁傑兼納言。

太后命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傑舉其子司府丞光嗣,拜地官員外郎,已而稱職。太后喜曰:"卿足繼祁奚矣!"

通事舍人河南元行沖,博學多通,仁傑重之。行沖數規諫仁傑,且曰:"凡為家者必有儲蓄脯醢以適口,參術以攻疾。仆竊計明公之門,珍味多矣,行沖請備藥物之末。"仁傑笑曰:"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行沖名澹,以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