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五 起上章敦牂,盡屠維單閼,凡十年



大中九年乙亥,公元八五五年

春,正月,甲申,成德軍奏節度使王元逵薨,軍中立其子節度副使紹鼎。癸卯,以紹鼎為成德留後。

二月,以醴泉令李君奭為懷州刺史。初,上校獵渭上,有父老以十數,聚於佛祠。上問之,對曰:"醴泉百姓也。縣令李君奭有異政,考滿當罷,詣府乞留,故此祈佛,冀諧所願耳。"及懷州刺史闕,上手筆除君奭,宰相莫之測。君奭入謝,上以此獎厲,眾始知之。三月,詔邠寧節度使畢諴還邠州。先是,以河、湟初附,党項未平,移邠寧軍於寧州。至是,南山、平夏、党項皆安,威、鹽、武三州軍食足,故令還理所。

夏,閏四月,詔以"州縣差役不均,自今每縣據人貧富及役輕重作差科簿,送刺史檢署訖,鎖於令廳,每有役事委令,據簿輪差。"

五月,丙寅,以王紹鼎為成德節度使。

上聰察強記,宮中廝役給灑掃者,皆能識其姓名,才性所任,呼召使令,無差誤者。天下奏獄吏卒姓名,一覽皆記之。度支奏漬污帛,誤書"漬"為"清",樞密承旨孫隱中謂上不之見,輒足成之,及中書復入,上怒,推按擅改章奏者罰謫之。上密令翰林學士韋澳纂次諸州境土風物及諸利害為一書,自寫而上之,雖子弟不知也,號曰《處分語》。他日,鄧州刺史薛弘宗入謝,出,謂澳曰:"上處分本州事驚人。"澳詢之,皆《處分語》中事也。澳在翰林,上或遣中使宣旨草詔。事有不可者,澳輒曰:"茲事須降御札,方敢施行。"淹留至旦,上疏論之,上多從之。

秋,七月,浙東軍亂,逐觀察使李訥。訥,遜之弟子也,性卞急,遇將士不以禮,故亂作。

淮南飢,民多流亡,節度使杜悰荒於游宴,政事不治。上聞之,甲午,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鉉同平章事,充淮南節度使。丁酉,以悰為太子太傅、分司。

九月,乙亥,貶李訥為朗州刺史,監軍王宗景杖四十,配恭陵。仍詔"自今戎臣失律,並坐監軍。"以禮部侍郎沈詢為浙東觀察使。詢,傳師之子也。

冬,十一月,以吏部侍郎柳仲郢為兵部侍郎,充鹽鐵轉運使。有閭閻醫工劉集因緣交通禁中,上敕鹽鐵補場官。仲郢上言:"醫工術精,宜補醫官。若委務銅鹽,何以課其殿最!且場官賤品,非特敕所宜親,臣未敢奉詔!"上遽批:"劉集宜賜絹百匹,遣之。"他日,見仲郢,勞之曰:"卿論劉集事甚佳。"上嘗若不能食,召醫工梁新診脈,治之數日,良已。新因自陳求官,上不許,但敕鹽鐵使月給錢三十緡而已。

右威衛大將軍康季榮前為涇原節度使,擅用官錢二萬緡,事覺,季榮請以家財償之。上以季榮有開河、湟功,許之。給事中封還敕書,諫官亦上言。十二月,庚辰,貶季榮夔州長史。

江西觀察使鄭祗德以其子顥尚主通顯,固求散地,甲午,以祗德為賓客、分司。

大中十年丙子,公元八五六年

春,正月,丁巳,以御史大夫鄭朗為工部尚書、同平章事。

上命裴休極言時事,休請早建太子,上曰:"若建太子,則朕遂為閒人。"休不敢復言。二月,丙戌,休以疾辭位,不許。

三月,辛亥,詔以"回鶻有功於國,世為婚姻,稱臣奉貢,北邊無警。會昌中虜廷喪亂,可汗奔亡,屬奸臣當軸,遽加殄滅。近有降者雲,已厖歷今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歸復牙帳,當加冊命。"

上以京兆久不理,夏,五月,丁卯,以翰林學士、工部侍郎韋澳為京兆尹。澳為人公直,既視事,豪貴斂手。鄭光莊吏恣橫,為閭里患,積年租稅不入,澳執而械之。上於延英問澳,澳具奏其狀。上曰:"卿何以處之?"澳曰:"欲置於法。"上曰:"鄭光甚愛之,何如?"對曰:"陛下自內庭用臣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積弊,若鄭光莊吏積年為蠹,得寬重辟,是陛下之法獨行於貧戶耳,臣未敢奉詔。"上曰:"誠如此。但鄭光〈歹帶〉我不置,卿與痛杖,貸其死,可乎?"對曰:"臣不敢不奉詔,願聽臣且系之,俟征足及釋之。"上曰:"灼然可。朕為鄭光故撓卿法,殊以為愧。"澳歸府,即杖之。督租數百斛足,乃以吏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