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二 起重光大荒落,盡旃蒙作噩,凡五年



九月,韋皋奏大破吐蕃於雅州。

左神策中尉竇文場致仕,以副使楊志廉代之。

韋皋屢破吐蕃,轉戰千里,凡撥城七,軍鎮五,焚堡百五十,斬首萬餘級,捕虜六千,降戶三千,遂圍維州及昆明城。冬,十月,庚子,加皋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賜爵南康王。南詔王異牟尋虜獲尤多,上遣中使慰撫之。

戊午,鹽州刺史杜彥先棄城奔慶州。

貞元十八年壬午,公元八零二年

春,正月,驃己摩羅思那遣其子悉利移入貢。驃國在南詔西南六千八百里,聞南詔內附而慕之。因南詔入見,仍獻其樂。

吐蕃遣其大相兼東鄙五道節度使論莽熱將兵十萬解維州之圍,西川兵據險設伏以待之。吐蕃至,出千人挑戰,虜悉眾追之,伏發,虜眾大敗,擒論莽熱,士卒死者太半。維州、昆明竟不下,引兵還。乙亥,皋遣使獻論莽熱,上赦之。

浙樂觀察使裴肅既以進奉得進,判官齊總代掌後務,刻剝以求媚又過之。三月,癸酉,詔擢總為衢州刺史。給事中長安許孟容封還詔書,曰:"衢州無它虞,齊總無殊績,忽此超獎,深駭群情。若總必有可錄,願明書勞課,然後超資改官,以解眾疑。"詔遂留中。己亥,上召孟容,慰獎之。

秋,七月,辛未,嘉王府咨議高弘本正牙奏事,自理逋債。乙亥,詔"公卿庶僚自今勿令正牙奏事,如有陳秦,宜延英門請對。"議者以為:"正牙奏事,自武德以來未之或改,所以達群情,講政事。弘本無知,黜之可也,不當因人而廢事。"

淮南節度使杜佑累表求代。冬,十月,丁亥,以刑部尚書王鍔為淮南副節度使兼行軍司馬。

己酉,鄜坊節度使王棲曜薨。中軍將何朝宗謀作亂,夜,縱火。都虞候裴玢潛匿不救火,旦,擒朝宗,斬之。以同州刺史劉公濟為鄜坊節度使,以玢為行軍司馬。

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八零三年

春,二月,丁亥,名安黃軍曰奉義。

己亥,安南牙將王季元逐其觀察使裴泰,泰奔朱鳶。明日,左兵馬使趙勻斬季元及其黨,迎泰而復之。

甲辰,杜佑入朝。三月,壬子朔,以佑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以王鍔為淮南節度使。

鴻臚卿王權請遷獻、懿二祖於德明、興聖廟,每禘祫,正太祖東向之位;從之。

乙亥,以司農卿李實兼京兆尹。實為政暴戾,上愛信之。實恃恩驕傲,許人薦引,不次拜官,及誣譖斥逐,皆如期而效,士大夫畏之側目。

夏,四月,涇原節度使劉昌奏請徙原州治平涼,從之。

乙亥,吐蕃遣其臣論頰熱入貢。

六月,辛卯,以右神策中尉副使孫榮義為中尉,與楊志廉皆驕縱招權,依附者眾,宦官之勢益盛。

壬辰,遣右龍武大將軍薛伾使於吐蕃。

陳許節度使上官涚薨,其婿田偁欲脅其子使襲軍政。牙將王沛,亦涚之婿也,知其謀,以告監軍范日用,討擒之。乙未,以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為節度使。沛,許州人也。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己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齊抗以疾罷為太子賓客。

初,翰林待詔王伾善書,山陰王叔文善棋,俱出入東宮,娛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譎詭多計,自言讀書知治道,乘間常為太子言民間疾苦。太子嘗與諸侍讀及叔文等論及宮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極言之。"眾皆稱讚,獨叔文無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謂曰:"向者君獨無言,豈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太子職當視膳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驚,因泣曰:"非先生,寡人無以知此。"逐大愛幸,與王伾相依附。叔文因為太子言:"某可為相,某可為將,幸異日用之。"密結翰林學士韋執誼及當時朝士有名而求速進者陸淳、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定為死友。而凌準、程異等又因其黨以進,日與游處,蹤跡詭秘,莫有知其端者。藩鎮或陰進資幣,與之相結。淳,吳人,嘗為左司郎中;溫,渭之子,時為左拾遣;景儉,渪之孫,進士及第;曄,滉之族子;諫,嘗為待御史;宗元、禹錫,時為監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