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五十二 起重光大荒落,盡旃蒙作噩,凡五年



秋,七月,丙子,加李師古檢校侍中。

王叔文既有母喪,韋執誼益不用其語。叔文怒,與其黨日夜謀起復,必先斬執誼而盡誅不附己者,聞者忷懼。自叔文歸第,王伾失據,日詣宦官及杜佑請起叔文為相,且總北軍;既不獲,則請以為威遠軍使、平章事,又不得。其黨皆憂悸不自保。是日,伾坐翰林中,疏三上,不報,知事不濟,行且臥,至夜,忽叫曰:"伾中風矣!"明日,遂輿歸不出。己丑,以倉部郎中、判度支案陳諫為河中少尹。伾、叔文之黨至是始去。

癸巳,橫海軍節度使程懷信薨,以其子副使執恭為留後。

乙未,制以"積疢未復,其軍國政事,權令皇太子純句當。"時內外共疾王叔文黨與專恣,上亦惡之。俱文珍等屢啟上請令太子監國,上固厭倦萬機,遂許之。又以太常卿杜黃裳為門下侍郎,左金吾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俱文珍等以其舊臣,故引用之。又以鄭珣瑜為吏部尚書,高郢為刑部尚書,並罷政事。太子見百官於東朝堂,百官拜賀。太子涕泣,不答拜。

八月,庚子,制"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制敕稱誥。"辛丑,太上皇徙居興慶宮,誥改元永貞,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後,憲宗之母也。

壬寅,貶王伾開州司馬、王叔文渝州司戶。伾尋病死貶所。明年,賜叔文死。

乙巳,憲宗即位於宣政殿。

丙午,昇平公主獻女口五十。上曰:"上皇不受獻,朕何敢違!"遂卻之。庚戌,荊南獻毛龜二,上曰:"聯所寶惟賢。嘉禾、神芝,皆虛美耳,所以《春秋》不書祥瑞。自今凡有嘉瑞,但準令申有司,勿復以聞。及珍禽奇獸,皆毋得獻。"

癸丑,西川節度使南康忠武王韋皋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吐蕃。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為刺史,已復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泄其所為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復租賦,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支度副使劉辟自為留後。

郎州武陵、龍陽江漲,流萬餘家。

壬午,奉義節度使伊慎入朝。

辛卯,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入明。全義敗於溵水而還,不朝覲而去,上在藩邸,聞其事而惡之。全義懼,乃請入朝。

劉辟使諸將表求節鉞,朝廷不許。己未,以袁滋為劍南東、西川、山南西道安撫大使。

度支秦裴延齡所置別庫,皆減正庫之物別貯之。請並歸正庫,從之。

辛酉,遣度支、鹽鐵轉運副使潘孟陽宣慰江、淮,行視租賦、榷稅利害,因察官史否臧,百姓疾苦。

癸亥,以尚書左丞鄭餘慶同平章事。

九月,戊辰,禮儀使奏:"曾太皇太皇沈氏歲月滋深,迎訪理絕。案晉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外,俟中壽而服之。伏請以大行皇帝啟攢宮日,皇帝帥百官舉哀,即以其日為忌。"從之。

壬申,監修國史韋執誼奏,始令史官撰《日曆》。

己卯,貶神策行軍司馬韓泰為撫州刺史,司封郎中韓曄為池州刺史,禮部員外郎柳宗元為邵州刺史,屯田員外郎劉禹錫為連州刺史。

冬,十月,丁酉,右僕射、同平章事賈耽薨。

戊戌,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袁滋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征劉闢為給事中。

舒王誼薨。

太常議曾太皇太后謚曰睿真皇后。

山人羅令則自長安如普潤,矯稱太上皇誥,徵兵於秦州刺史劉澭,且說澭以廢立。澭執送長安,並其黨杖殺之。

己酉,葬神武孝文皇帝於崇陵,廟號德宗。

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德宗皇帝主於太廟。禮儀使杜黃裳等議,以為:"國家法周制,太祖猶后稷,高祖猶文王,太宗猶武王,皆不遷。高宗在三昭三穆之外,請遷主於西夾室。"從之。

壬申,貶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執誼為崖州司馬。執誼以嘗與王叔文異同,且杜黃裳婿,故獨後貶。然叔文敗,執誼亦自失形勢,知禍且至,雖尚為相,常不自得,奄奄無氣,聞人行聲,輒惶悸失色,以至於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