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 起強圉大淵獻十二月,盡昭陽大荒落,凡六年有奇



十二月,戊戌,或言玄元皇帝降於朝元閣,制改會昌縣曰昭應,廢新豐入昭應。辛酉,上還宮。

哥舒翰築神威軍於青海上,吐蕃至,翰擊破之。又築城於青海中龍駒島,謂之應龍城,吐蕃屏跡不敢近青海。

是歲,雲南王歸義卒,子閣羅鳳嗣,以其子鳳迦異為陽瓜州刺史。

天寶八年己丑,公元七四九年

春,二月,戊申,引百官觀左藏,賜帛有差。是時州縣殷富,倉庫積粟帛,動以萬計。楊釗奏請所在糶變為輕貨,及征丁租地稅皆變布帛輸京師;屢奏帑藏充牣,古今罕儔,故上帥群臣觀之,賜釗紫衣金魚以賞之。上以國用豐衍,故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三月,朔方節度等使張齊丘於中受降城西北五百餘里木刺山築橫塞軍,以振遠軍使鄭人郭子儀為橫塞軍使。

夏,四月,鹹寧太守趙奉璋告李林甫罪二十餘條;狀未達,林甫知之,諷御史逮捕,以為妖言,杖殺之。

先是,折衝府皆有木契、銅魚,朝廷徵發,下敕書、契、魚,都督、郡府參驗皆合,然後遣之。自募置彍騎,府兵日益墮壞,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復點補;其六馱馬牛、器械、糗糧,耗散略盡。府兵入宿衛者,謂之侍官,言其為天子侍衛也。其後本衛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隸,長安人羞之,至以相詬病。其戍邊者,又多為邊將苦使,利其死而沒其財。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無兵可交。五月,癸酉,李林甫奏停折衝府上下魚書;是後府兵徒有官吏而已。其折衝、果毅,又歷年不遷,士大夫亦恥為之。其彍騎之法,天寶以後,稍亦變廢,應募者皆市井負販、無賴子弟,未嘗習兵。時承平日久,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於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子弟為武官,父兄擯不齒。猛將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無武備矣。

太白山人李渾等上言見神人,言金星洞有玉板石記聖主福壽之符;命御史中丞王鉷入仙遊谷求而獲之。上以符瑞相繼,皆祖宗休烈,六月,戊申,上聖祖號曰大道玄元皇帝,上高祖謚曰神堯大聖皇帝,大宗謚曰文武大聖皇帝,高宗謚曰天皇大聖皇帝,中宗謚曰孝和大聖皇帝,睿宗謚曰玄真大聖皇帝,竇太后以下皆加謚曰順聖皇后。

辛亥,刑部尚書、京兆尹蕭炅坐贓左遷汝陰太守。

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東兵,凡六萬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其城三面險絕,惟一徑可上,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多貯糧食,積檑木及石,唐兵前後屢攻之,不能克。翰進攻數日不拔,召裨將高秀岩、張守瑜,欲斬之,二人請三日期可克;如期拔之,獲吐蕃鐵刃悉諾羅等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數萬,果如王忠嗣之言。頃之,翰又遣兵於赤嶺西開屯田,以謫卒二千戍龍駒島;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盡沒。

閏月,乙丑,以石堡城為神武軍,又於劍南西山索磨川置保寧都護府。

丙寅,上謁太清宮。丁卯,群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赦天下。禘、祫自今於太清宮聖祖前設位序正。

秋,七月,冊突騎施移撥為十姓可汗。

八月,乙亥,護蜜王羅真檀入朝,請留宿衛;許之,拜左武衛將軍。

冬,十月,乙丑,上幸華清宮。

十一月,乙未,吐火羅葉護失里怛伽羅遣使表稱:"朅師王親附吐蕃,因苦小勃律鎮軍,阻其糧道。臣思破兇徒,望發安西兵,以來歲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上許之。

天寶九年庚寅,公元七五零年

春,正月,己亥,上還宮。

群臣屢表請封西嶽,許之。

二月,楊貴妃復忤旨,送歸私第。戶部郎中吉溫因宦官言於上曰:"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上亦悔之,遣中使賜以御膳。妃對使者涕泣曰:"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乃剪髮一繚而獻之。上遽使高力士召還,寵待益深。時諸貴戚競以進食相尚,上命宦官姚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水陸珍羞數千盤,一盤費中人十家之產。中書舍人竇華嘗退朝,值公主進食,列於中衢,傳呼按轡出其間,宮苑小兒數百奮梃於前,華僅以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