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八 起著雍敦牂,盡旃蒙赤奮若,凡八年



八月,丙申,突厥哥解頡利發還其國;以其使者輕,禮數不備,未許婚。

己亥,以宇文融為御史中丞。融乘驛周流天下,事無大小,諸州先牒上勸農使,後申中書;省司亦待融指捴,然後處決。時上將大攘四夷,急於用度,州縣畏融,多張虛數,凡得客戶八十餘萬,田亦稱是。歲終,增緡錢數百萬,悉進入宮;由是有寵。議者多言煩憂,不利百姓,上令集百寮於尚書省議之。公卿已下,畏融恩勢,皆不敢立異,惟戶部侍郎楊瑒抗議,以為:"括客免稅,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稅,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補所失。"未幾,瑒為華州刺史。

壬寅,以開府儀同三司宋璟為西京留守。

冬,十月,丁酉,謝彝跆乩漲彩谷胱啵稱"去年五月,金城公主遣使詣個失密國,雲欲走歸汝。個失密王從臣國王借兵,共拒吐蕃。王遣臣入取進止。"上以為然,賜帛遣之。

廢后王氏卒,後宮思慕後不已,上亦悔之。

十一月,庚午,上幸東都;戊寅,至東都。

辛巳,司徒申王捴薨,贈謚惠莊太子。

群臣屢上表請封禪,閏月,丁卯,制以明年十一月十日有事於泰山。時張說首建封禪之議,而源乾曜不欲為之,由是與說不平。

是歲,契丹王李郁乾卒,弟吐乾襲位。

開元十三年乙丑,公元七二五年

春,二月,庚申,以御史中丞宇文融兼戶部侍郎。制以所得客戶稅錢均充所在常平倉本;又委使司與州縣議作勸農社,使貧富相恤,耕耘以時。

乙亥,更命長從宿衛之士曰"彍騎",分隸十二衛,總十二萬人為六番。

上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大理卿源光裕、尚書左丞楊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台郎、御史餞於洛濱,供張甚盛。賜以御膳,太常具樂,內坊歌妓;上自書十韻詩,命將軍高力士賜之。光裕,乾曜之從孫也。

三月,甲午,太子嗣謙更名鴻;徙郯王嗣直為慶王,更名潭;陝王嗣升為忠王,更名浚;鄂王嗣真為棣王,更名洽;鄂王嗣初更名涓;鄄王嗣玄為榮王,更名滉。又立子涺為光王,濰為儀王,沄為潁王,澤為永王,清為壽王,洄為延王,沐為盛王,溢為濟王。

丙申,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來俊臣等二十三人,情狀尤重,子孫請皆禁錮;傅遊藝等四人差輕,子孫不聽近任。"從之。

汾州刺史楊承令不欲外補,意怏怏,自言:"吾出守有由。"上聞之,怒,壬寅,貶睦州別駕。

張說草封禪儀獻之。夏,四月,丙辰,上與中書門下及禮官、學士宴於集仙殿。上曰:"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濟理之具,朕今與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賢殿。"其書院官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以張說知院事,右散騎常侍徐堅副之。上欲以說為大學士,說固辭而止。

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議加兵守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光庭曰:"封禪者,告成功也。今將升中於天,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說曰:"然則若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遷羈縻,未決許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從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皆來。可以偃旗臥鼓,高枕有餘矣。"說曰"善!說所不及。"即奏行之。光庭,行儉之子也。

上遣中書直省袁振攝鴻臚卿,諭旨於突厥,小殺與闕特勒、暾欲谷環坐帳中,置酒,謂振曰:"吐蕃,狗種;奚、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主。突厥前後求婚獨不許,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豈問真偽!但屢請不獲,愧見諸蕃耳。"振許為之奏請。小殺乃使其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貢,因扈從東巡。

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帥眾夜犯通洛門;悉捕斬之。

秋,八月,張說議封禪儀,請以睿宗配皇地祇;從之。

九月,丙戌,上謂宰臣曰:"《春秋》不書祥瑞,惟記有年。"敕自今州縣毋得更奏祥瑞。

冬,十月,癸丑,作水運渾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輪,令其自轉,晝夜一周。別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匱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