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八 起著雍敦牂,盡旃蒙赤奮若,凡八年



辛酉,車駕發東都,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從行。每置頓,數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輦載供具之物,數百里不絕。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己丑,上備法駕,至山下,御馬登山。留從官於谷口,獨與宰相及祠官俱登,儀衛環列于山下百餘里。上問禮部侍郎賀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對曰:"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見。"上曰:"吾為蒼生祈福耳。"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壇;其餘仿乾封故事。辛卯,祭皇地祇於社首。壬辰,上御帳殿,受朝覲,赦天下,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

張說多引兩省吏及以所親攝官登山。禮畢推恩,往往加階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書舍人張九齡諫,不聽。又,扈從士卒,但加勛而無賜物,由是中外怨之。

初,隋末,國馬皆為盜賊及戎狄所掠,唐初才得牝牡三千匹於赤岸澤,徙之隴右,命太僕張萬歲掌之。萬歲善於其職,自貞觀至麟德,馬蕃息及七十萬匹,分為八坊、四十八監,各置使以領之。是時天下以一縑易一馬。垂拱以後,馬潛耗太半。上初即位,牧馬有二十四萬匹,以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閒廄使,少卿張景順副之。至是有馬四十三萬匹,牛羊稱是。上之東封,以牧馬數萬匹從,色別為群,望之如雲錦。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開府儀同三司。

甲午,車駕發泰山;庚申,幸孔子宅致祭。

上還,至宋州,宴從官於樓上,刺史寇泚預焉。酒酣,上謂張說曰:"向者屢遣使臣分巡諸道,察吏善惡,今因封禪歷諸州,乃知使臣負我多矣。懷州刺史王丘,餼牽之外,一無他獻。魏州刺史崔沔,供張無錦繡,示我以儉。濟州刺史斐耀卿,表數百言,莫非規諫,且曰:'人或重擾,則不足以告成。'朕常置之坐隅,且以戒左右。如三人者,不勞人以市恩,真良吏矣!"顧謂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饌不豐訴於朕者,知卿不借譽於左右也。"自舉酒賜之。宰臣帥群臣起賀,樓上皆稱萬歲。由是以丘為尚書左丞,沔為散騎侍郎,耀卿為定州刺史。耀卿,叔業之七世孫也。

十二月,乙巳,還東都。

突厥頡利發辭歸,上厚賜而遣之,竟不許婚。

王毛仲有寵於上,百官附之者輻湊。毛仲嫁女,上問何須。毛仲頓首對曰:"臣萬事已備,但未得客。"上曰:"張說、源乾曜輩豈不可呼邪?"對曰:"此則得之。"上曰:"知汝所不能致者一人耳,必宋璟也。"對曰:"然。"上笑曰:"朕明日為汝召客。"明日,上謂宰相:"朕奴毛仲有婚事,卿等宜與諸達官悉詣其第。"既而日中,眾客未敢舉箸,待璟。久之,方至,先執酒西向拜謝,飲不盡卮,遽稱腹痛而歸。璟之剛直,老而彌篤。

先是,契丹王李吐乾與可突乾復相猜忌,攜公主來奔,不敢復還,更封遼陽王,留宿衛;可突乾立李盡忠之弟邵固為主。車駕東巡,邵固詣行在,因從至泰山,拜左羽林大將軍、靜折軍經略大使。

上疑吏部選試不公,時選期已迫,御史中丞宇文融密奏,請分吏部為十銓。甲戌,以禮部尚書蘇頲等十人掌吏部選,試判將畢,遽召入禁中決定,吏部尚書、侍郎皆不得預。左遮子吳兢上表,以為:"陛下曲受讒言,不信有司,非居上臨人推誠感物之道。昔陳平、邴吉,漢之宰相,尚不對錢穀之數,不問斗死之人;況大唐萬乘之君,豈得下行銓選之事乎?凡選人書判,並請委之有司,停此十銓。"上雖不即從,明年復故。

是歲,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

于闐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胡謀叛,安西副大都護杜暹發兵捕斬之,更為立王。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