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十八 起重光協洽,盡重光大荒落,凡十一年



先是,劍南募兵於茂州西南筑安戎城,以斷吐蕃通蠻之路。吐蕃以生羌為鄉導,攻陷其城,以兵據之,由是西洱諸蠻皆降於吐蕃。吐蕃盡據羊同、党項及諸羌之地,東接涼、松、茂、巂等州;南鄰天竺,西陷龜茲、疏勒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餘里,諸胡之盛,莫與為比。

丙申,鄭州刺史江王元祥薨。

突厥餘眾圍雲州,代州都督竇懷悊、右領軍中郎將程務挺將兵擊破之。

八月,丁未,上還東都。

中書令、檢校鄯州都督李敬玄,軍既敗,屢稱疾請還;上許之。既至,無疾,詣中書視事;上怒,丁巳,貶衡州刺史。

太子賢聞宮中竊議,以賢為天后姊韓國夫人所生,內自疑懼。明崇儼以厭勝之術為天后所信,嘗密稱"太子不堪承繼,英王貌類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貴"。天后嘗命北門學士撰《少陽正范》及《孝子傳》以賜太子,又數作書誚讓之,太子愈不自安。

及崇儼死,賊不得,天后疑太子所為。太子頗好聲色,與戶奴趙道生等狎昵,多賜之金帛。司議郎韋承慶上書諫,不聽。天后使人告其事。詔薛元超、裴炎與御史大夫高智周等雜鞫之,於東宮馬坊搜得皂甲數百領,以為反具;道生又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儼。上素愛太子,遲回欲宥之,天后曰:"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甲子,廢太子賢為庶人,遣右監門中郎將令狐智通等送賢詣京師,幽於別所,黨與皆伏誅,乃焚其甲於天津橋南以示士民。承慶,思謙之子也。

乙丑,立左衛大將軍、雍州牧英王哲為皇太子,改元,赦天下。

太子洗馬劉訥言嘗撰《俳諧集》以獻賢,賢敗,搜得之,上怒曰:"以《六經》教人,猶恐不化,乃進俳諧鄙說,豈輔導之義邪!"流訥言于振州。左衛將軍高真行之子政為太子典膳丞,事與賢連,上以付其父,使自訓責。政入門,真行以佩刀刺其喉,真行兄戶部侍郎審行又刺其腹,真行兄子璿斷其首,棄之道中。上聞之,不悅,貶真行為睦州刺史,審行為渝州刺史。真行,士廉之子也。

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坐阿附太子,左遷普州刺史,其餘宮僚,上皆釋其罪,使復位,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右庶子李義琰獨引咎涕泣,時論美之。

九月,甲申,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王德真為相王府長史,罷政事。

冬,十月,壬寅,蘇州刺史曹王明、沂州刺史嗣蔣王煒,皆坐故太子賢之黨,明降封零陵郡王,黔州安置;煒除名,道州安置。

丙午,文成公主薨於吐蕃。

己酉,車駕西還。

十一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開耀元年辛巳,公元六八一年

春,正月,突厥寇原、慶等州。乙亥,遣右衛將軍李知十等將兵屯涇、慶二州以備突厥。

庚辰,以初立太子,敕宴百官及命婦於宣政殿,引九部伎及散樂自宣政門入。太常博士袁利貞上疏,以為:"正寢非命婦宴會之地,路門非倡優進御之所,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伎自東西門入,其散樂伏望停省。"上乃更命置宴於麟德殿;宴日,賜利貞帛百段。利貞,昂之曾孫也。

利貞族孫誼為蘇州刺史,自以其先自宋太尉淑以來,盡忠帝室,謂琅邪王氏雖奕世台鼎,而為歷代佐命,恥與為比,嘗曰:"所貴於名家者,為其世篤忠貞,才行相繼故也。彼鬻婚姻求祿利者,又烏足貴乎!"時人是其言。

裴行儉軍既還,突厥阿史那伏念復自立為可汗,與阿史德溫傅連兵為寇。癸巳,以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以右武衛將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將兵討之。

二月,天后表請赦杞王上金、鄱陽王素節之罪;以上金為沔州刺史,素節為岳州刺史,仍不聽朝集。

三月,辛卯,以劉仁軌兼太子少傅,餘如故。以侍中郝處俊為太子少保,罷政事。

少府監裴匪舒,善營利,奏賣苑中馬糞,歲得錢二十萬緡。上以問劉仁軌,對曰:"利則厚矣,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非嘉名也。"乃止。匪舒又為上造鏡殿,成,上與仁軌觀之,仁軌驚趨下殿。上問其故,對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適視四壁有數天子,不祥孰甚焉!"上遽令剔去。曹懷舜與裨將竇義昭將前軍擊突厥。或告"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在黑沙北,左右才二十騎以下,可逕往取也。"懷舜等信之,留老弱於瓠蘆泊,帥輕銳倍道進,至黑沙,無所見,人馬疲頓,乃引兵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