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十八 起重光協洽,盡重光大荒落,凡十一年



會薛延陀部落欲西詣伏念,遇懷舜軍,因請降。懷舜等引兵徐還,至長城北,遇溫傅,小戰,各引去。至橫水,遇伏念,懷舜、義昭與李文暕及裨將劉敬同四軍合為方陳,且戰且行;經一日,伏念乘便風擊之,軍中擾亂,懷舜等棄軍走,軍遂大敗,死者不可勝數。懷舜等收散卒,斂金帛以賂伏念,與之約和,殺牛為盟。伏念北去,懷舜等乃得還。夏。五月,丙戌,懷舜免死,流嶺南。

己丑,河源道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將兵擊吐蕃論贊婆於良非川,破之,收其糧畜而還。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邊。

初,太原王妃之薨也,天后請以太平公主為女官以追福。及吐蕃求和親,請尚太平公主,上乃為之立太平觀,以公主為觀主以拒之。至是,始選光祿卿汾陰薛曜之子紹尚焉。紹母,太宗女城陽公主也。

秋,七月,公主適薛氏,自興安門南至宣陽坊西。燎炬相屬,夾路槐木多死。紹史顗以公主寵盛,深憂之,以問族祖戶部郎中克構,克構曰:"帝甥尚主,國家故事,苟以恭慎行之,亦何傷!然諺曰:'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不得不為之懼也。

天后以顗妻蕭氏及顗弟緒妻成氏非貴族,欲出之,曰:"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為妯娌邪!或曰:"蕭氏,瑀之侄孫,國家舊姻。"乃止。

夏州群牧使安元壽奏:"自調露元年九月以來,喪馬一十八萬餘匹,監牧吏卒為虜所殺掠者八百餘人。"

薛延陀達渾等五州四萬餘帳來降。

甲午,左僕射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固請解僕射;許之。

閏七月,丁未,裴炎為侍中,崔知溫、薛元超並守中書令。

上征田游岩為太子洗馬,在東宮無所規益。右衛副率蔣儼以書責之曰:"足下負巢、由之俊節,傲唐、虞之聖主,聲出區宇,名流海內。主上屈萬乘之重,申三顧之榮,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禮,將以輔導儲貳,漸染芝蘭耳。皇太子春秋鼎盛,聖道未周,仆以不才,猶參庭諍,足下受調護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無一談,悠悠以卒年歲。向使不餐周粟,仆何敢言!祿及親矣,以何酬塞?想為不達,謹書起予。"游岩竟不能答。

庚申,上以服餌,令太子監國。裴行儉軍於代州之陘口,多縱反間,由是阿史那伏念與阿史德溫傅浸相猜貳。伏念留妻子輜重於金牙山,以輕騎襲曹懷舜。行儉遣裨將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務挺自石地道掩取之。伏念與曹懷舜等約和而還,比至金牙山,失其妻子輜重,士卒多疾疫,乃引兵北走保細沙,行儉又使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等將單于府兵追躡之。伏念請執溫傅以自效,然尚猶豫,又自恃道遠,唐兵必不能至,不復設備。敬同等軍到,伏念狼狽,不能整其眾,遂執溫傅,從間道詣行儉降。候騎告以塵埃漲天而至,將士皆震恐。行儉曰:"此乃伏念執溫傅來降,非他盜也。然受降如受敵,不可無備。"乃命嚴備,遣單使迎前勞之。少選,伏念果帥酋長縛溫傅詣軍門請罪。行儉盡平突厥餘黨,以伏念、溫傅歸京師。

冬,十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乙丑,改元。丙寅,斬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五十四人於都市。

初,行儉許伏念以不死,故降。裴炎疾行儉之功,奏言:"伏念為副將張虔勖、程務挺所逼,又回紇等自磧北南向逼之,窮窘而降耳。"遂誅之。行儉嘆曰:"渾、浚爭功,古今所恥。但恐殺降,無復來者。"因稱疾不出。

丁亥,新羅王法敏卒,遣使立其子政明。

十一月,癸卯,徙故太子賢於巴州。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