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齊紀二 起閼逢困敦,盡屠維大荒落,凡六年



夏,四月,辛酉朔,魏始制五等公服;甲子,初以法服、御輦祀西郊。

癸酉,魏主如靈泉池。戊寅,還宮。

湘州蠻反,刺史呂安國有疾不能討;丁亥,以尚書左僕射柳世隆為湘州刺史,討平之。

六月,辛酉,魏主如方山。

己卯,魏文明太后賜皇子恂名,大赦。

秋,七月,戊戌,魏主如方山。

八月,乙亥,魏給尚書五等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組綬。

九月,辛卯,魏作明堂、辟雍。

冬,十一月,魏議定民官依戶給俸。

十二月,柔然寇魏邊。

是歲,魏改中書學曰國子學。分置州郡,凡三十八州,二十五在河南,十三在河北。

永明五年丁卯,公元四八七年

春,正月,丁亥朔,魏主詔定樂章,非雅者除之。

戊子,以豫章王嶷為大司馬,章陵王子良為司徒,臨川王映、衛將軍王儉、中軍將軍王敬則並加開府儀同三司。子良啟記室范云為郡,上曰:"聞其常相賣弄,朕不復窮法,當宥之以遠。"子良曰:"不然。雲動相規誨,諫書具存。"遂取以奏,凡百餘紙,辭皆切直。上嘆息,謂子良曰:"不謂雲能爾;方使弼汝,何宜出守!"文惠太子嘗出東田觀獲,顧謂眾賓曰:"刈此亦殊可觀。"眾皆唯唯,雲獨曰:"三時之務,實為長勤。伏願殿下知稼穡之艱難,無徇一朝之宴逸。"

荒人桓天生自稱桓玄宗族,與雍、司二州蠻相扇動,據南陽故城,請兵於魏,將入寇。丁酉,詔假丹陽尹蕭景先節,總帥步騎,直指義陽,司州諸軍皆受節度;又假護軍將軍陳顯達節,帥征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向宛、葉,雍、司眾軍皆受顯達節度,以討之。魏光祿大夫鹹陽文公高允,歷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餘年,未嘗有譴;馮太后及魏主甚重之,常命中黃門蘇興壽扶侍。允仁恕簡靜,雖處貴重,情同寒素;執書吟覽,晝夜不去手,誨人以善,恂恂不倦;篤親念故,無所遺棄。顯祖平青、徐,悉徙其望族於代,其人多允之婚媾,流離饑寒;允傾家賑施,鹹得其所,又隨其才行,薦之於朝。議者多以初附間之,允曰:"任賢使能,何有新舊!必若有用,豈可以此抑之!"允體素無疾,至是微有不適,猶起居如常,數日而卒,年九十八。贈侍中、司空,賻襚甚厚;魏初以來,存亡蒙賚,皆莫及也。

桓天生引魏兵萬餘人至沘陽,陳顯達遣戴僧靜等與戰於深橋,大破之,殺獲萬計。天生退保沘陽,僧靜圍之,不克而還。荒人胡丘生起兵懸瓠以應齊,魏人擊破之,丘生來奔。天生又引魏兵寇舞陰,舞陰戍主殷公愍拒擊破之,殺其副張麒麟,天生被創退走。三月,丁未,以陳顯達為雍州刺史。顯達進據舞陽城。

夏,五月,壬辰,魏主如靈泉池。

癸巳,魏南平王渾卒。

甲午,魏主還平城。詔復七廟子孫及外戚緦麻服已上,賦役無所與。

魏南部尚書公孫邃、上谷公張儵帥眾與桓天生復寇舞陰,殷公愍擊破之;天生還竄荒中。邃,表之孫也。

魏春夏大旱,代地尤甚;加以牛疫,民餒死者多。六月,癸未,詔內外之臣極言無隱。齊州刺史韓麒麟上表曰:"古先哲王,儲積九稔;逮於中代,亦崇斯業,入粟者與斬敵同爵,力田者與孝悌均賞。今京師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叄分居二。自承平日久,豐穰積年,競相矜誇,遂成侈俗。貴富之家,童妾袨服,工商之族,仆隸玉食,而農夫闕糟糠,蠶婦乏短褐。故耕者日少,田有荒蕪;谷帛罄於府庫,寶貨盈於市里;衣食匱於室,麗服溢於路。饑寒之本,實在於斯。愚謂凡珍異之物,皆宜禁斷,吉凶之禮,備為格式;勸課農桑,嚴加賞罰。數年之中,必有盈贍。往年校比戶貫,租賦輕少。臣所統齊州,租粟才可給俸,略無入倉,雖於民為利,而不可長久。脫有戎役,或遭天災,恐供給之方,無所取濟。可減絹布,增益谷租;年豐多積,歲儉出賑。所謂私民之谷,寄積於官,官有宿積,則民無荒年矣。"秋,七月,己丑,詔有司開倉賑貸,聽民出關就食。遣使者造籍,分遣去留,所過給糧廩,所至三長贍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