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齊紀三 起上章敦牂,盡玄黓涒灘,凡三年



永明十年壬申,公元四九二年

春,正月,戊午朔,魏主朝饗群臣於太華殿,懸而不樂。

己未,魏主宗祀顯祖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台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自是每朔依以為常。

散騎常侍庾蓽等聘於魏,魏主使侍郎成淹引蓽等於館南,瞻望行禮。

辛酉,魏始以太祖配南郊。

魏主命群臣議行次。中書監高閭議,以為:"帝王莫不以中原為正統,不以世數為與奪,善惡為是非。故桀、紂至虐,不廢夏、商之歷;厲、惠至昏,無害周、晉之錄。晉承魏為金,趙承晉為水,燕承趙為木,秦承燕為火。秦之既亡,魏乃稱制玄朔;且魏之得姓,出於軒轅;臣愚以為宜為土德。"秘書丞李彪、著作郎崔光等議,以為:"神元與晉武往來通好,至於桓、穆,志輔晉室,是則司馬祚終於郟鄏,而拓跋受命於雲代。昔秦並天下,漢猶比之共工,卒繼周為火德;況劉、石、苻氏,地褊世促,魏承其弊,豈可舍晉而為土邪?"司空穆亮等皆請從彪等議。壬戌,詔承晉為水德,神申、臘辰。

甲子,魏罷租課。魏宗室及功臣子孫封王者眾,乙丑,詔:"自非烈祖之胄,餘王皆降為公,公降為候,而品如舊。"蠻王桓誕亦降為公;唯上黨王長孫觀,以其祖有大功,特不降。丹陽王劉昶封齊郡公,加號宋王。

魏舊制,四晨祭廟皆用中節,丙子,始詔用孟月,擇日而祭。

以竟陵王子良領尚書令。

魏主毀太華殿,為太極殿。二月,戊子,徙居永樂宮。以尚書李沖領將作大匠,與司空穆亮共營之。

辛卯,魏罷寒食鄉饗。

甲午,魏主始朝日於東郊。自是朝日、夕月皆親之。

丁酉,詔祀堯於平陽,舜於廣寧,禹於安邑,周公於洛陽,皆令牧守執事;其宣尼之廟,祀於中書省。丁未,改謚宣尼曰文聖尼父,帝親行拜祭。魏舊制,氣歲祀天於西郊,魏主與公卿從二千餘騎,戎服繞壇,謂之蹹壇。明日,復戎服登壇致祀,已又繞壇,謂之繞天。三月,癸酉,詔盡省之。

辛巳,魏以高麗五云為督遼海渚軍事、遼松公、高句麗王,詔雲遣其世子入朝。雲辭以疾,遣其從叔升於隨使者詣平城。

夏,四月,丁亥朔,魏班新律令,大赦。

辛丑,豫章文獻王嶷卒,贈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喪禮皆如漢東平獻王故事。嶷性仁謹廉儉,不以財賄為事。齋庫失火,燒荊州還資,評直三千餘萬,主局各杖數十而已。疾篤,遺令諸子曰:"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貧富,此自然之理,無足以相陵侮也。"上哀痛特甚,久之,語及嶷,猶歔欷流涕。嶷卒之日,第庫無見錢,上敕月給嶷第錢百萬;終上之世乃省。

五月,己巳,以竟陵王子良為揚州刺史。

魏文明太后之喪,使人告於吐谷渾。吐谷渾王伏連籌拜命不恭,群臣請討之,魏主不許;又請還其貢物,帝曰:"貢物乃人臣之禮。今而不受,是棄絕之,彼雖欲自新,其路無由矣。"因命歸洮陽、泥和之俘。

秋,七月,庚申,吐谷渾遣其世子賀虜頭入朝於魏。詔以伏連籌為都督西垂諸軍事、西海公、吐谷渾王,遣兼員外散騎常侍張禮使於吐谷渾。伏連籌謂禮曰:"曩者宕昌常自稱名而見謂為大王,今忽稱仆,又拘執使人;欲使偏師往問,何如?"禮曰:"君與宕昌皆為魏藩,比輒興兵攻之,殊違臣節。離京師之日,宰輔有言,以為君能自知其過,則藩業可保;若其不悛,禍難將至矣。"伏連籌默然。

甲戌,魏遣兼員外散騎常侍廣平宋弁等來聘。及還,魏主問弁:"江南何如?"弁曰:"蕭氏父子無大功於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順守;政令苛碎,賦役繁重;朝無股肱之臣,野有愁怨之民。其得沒身幸矣,非貽厥孫謀之道也。"

八月,乙未,魏以懷朔鎮將陽平王頤、鎮北大將軍陸睿皆為都督,督十二將,步騎十萬,分為三道以擊柔然:中道出黑山,東道趣士盧河,西道趣侯延河。軍過大磧,大破柔然而還。

初,柔然伏名敦可汗與其叔父那蓋,分道擊高車阿伏至羅,伏名敦屢敗,那蓋屢勝。國人以那蓋為得天助,乃殺伏名敦而立那蓋,號候其伏代庫者可汗,改元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