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十 起玄黓執徐,盡強圉作噩四月,凡五年有奇



房玄齡等先受詔定律令,以為:"舊法,兄弟異居,蔭不相及,而謀反連坐皆死;祖孫有蔭,而止應配流。據禮論情,深為未愜。今定律,祖孫與兄弟緣坐者俱配役。"從之。自是比古死刑,除其太半,天下稱賴焉。玄齡等定律五百條,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減大辟九十二條,減流入徙者七十一條,凡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者,不可勝紀。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餘條。武德舊制,釋奠於太學,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饗;玄齡等建議停祭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顏回配饗。又刪武德以來敕格,定留七百條,至是頒行之。又定枷、杻、鉗、鎖、杖、笞,皆有長短廣狹之制。

自張蘊古之死,法官以出罪為戒;時有失入者,又不加罪。上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近日刑網稍密,何也?"對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律文: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失入無辜,失出更獲大罪,是以吏各自免,競就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陛下倘一斷以律,則此風立變矣。"上悅,從之。由是斷獄平允。

上以漢世豫作山陵,免子孫蒼猝勞費,又志在儉葬,恐子孫從欲奢靡;二月,丁巳,自為終制,因山為陵,容棺而已。

甲子,上行幸洛陽宮。

上至顯仁宮,官吏以缺儲偫,有被譴者。魏徵諫曰:"陛下以儲偫譴官吏,臣恐承風相扇,異日民不聊生,殆非行幸之本意也。昔煬帝諷郡縣獻食,視其豐儉以為賞罰,故海內叛之。此陛下所親見,奈何欲效之乎!"上驚曰:"非公不聞此言。"因謂長孫無忌等曰:"朕昔過此,買飯而食,僦舍而宿;今供頓如此,豈得猶嫌不足乎!"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庚子,上宴洛陽宮西宛,泛積翠池,顧謂侍臣曰:"煬帝作此宮苑,結怨於民,今悉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蘊之徒內為諂諛、外蔽聰明故也,可不戒哉!"

房玄齡、魏徵上所定《新禮》一百三十八篇;丙午,詔行之。

以禮部尚書王珪為魏王泰師,上謂泰曰:"汝事珪當如事我。"泰見珪,輒先拜,珪亦以師道自居。子敬直尚南平公主。先是,公主下嫁,皆不以婦禮事舅姑,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禮法,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乃與其妻就席坐,令公主執笲,行盥饋之禮。是後公主始行婦禮,自珪始。

群臣復請封禪,上使秘書監顏師古等議其禮,房玄齡裁定之。

夏,四月,己卯,魏徵上疏,以為:"人主善始者多,克終者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以殷憂則竭誠以盡下,安逸則驕恣而輕物;盡下則胡、越同心,輕物則六親離德,雖震之以威怒,亦皆貌從而心不服故也。人主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後患,防壅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僣,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兼是十思,而選賢任能,固可以無為而治,又何必勞神苦體以代百司之任哉!"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