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後漢紀一 起強圉協洽正月,盡四月,不滿一年

◎後漢紀一(起強圉協洽正月,盡四月,不滿一年)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上

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九四七年

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遙辭晉主於城北,乃易素服紗帽,迎契丹主,伏路側請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駐馬高阜,命起,改服,撫慰之。左衛上將軍安叔千獨出班胡語,契丹主曰:"汝安沒字邪?汝昔鎮邢州,已累表輸誠,我不忘也。"叔千拜謝呼躍而退。

晉主與太后已下迎於封丘門外,契丹主辭不見。

契丹主入門,民皆驚呼而走。契丹主登城樓,遣通事諭之曰:"我亦人也,汝曹勿懼!會當使汝曹蘇息。我無心南來,漢兵引我至此耳。"至明德門,下馬拜而後入宮。以其樞密副使劉密權開封尹事。日暮,契丹主復出,屯於赤岡。

戊子,執鄭州防禦使楊承勛至大梁,責以殺父叛契丹,命左右臠食之。未幾,以其弟右羽林將軍承信為平盧節度使,悉以其父舊兵授之。

高勛訴張彥澤殺其家人於契丹主,契丹主亦怒彥澤剽掠京城,並傅住皃鎖之。以彥澤之罪宣示百官,問:"應死否?"皆言:"應死。"百姓亦投牒爭疏彥澤罪。己丑,斬彥澤、住皃於北市,仍命高勛監刑。彥澤前所殺士大夫子孫,皆絰杖號哭,隨而詬詈,以杖撲之。勛命斷腕出鎖,剖其心以祭死者。市人爭破其腦取髓,臠其肉而食之。

契丹送景延廣歸其國,庚寅,宿陳橋,夜,伺守者稍怠,扼吭而死。

辛卯,契丹以晉主為負義侯,置於黃龍府。黃龍府,即慕容氏和龍城也。契丹主使謂李太后曰:"聞重貴不用母命以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俱行。"太后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違先君之志,絕兩國之歡耳。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癸巳,契丹遷晉主及其家人於封禪寺,遣大同節度使兼侍中河內崔廷勛以兵守之。契丹主數遣使存問,晉主每聞使至,舉家憂恐。時雨雪連旬,外無供億,上下凍餒。太后使人謂寺僧曰:"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獨無一人相念邪!"僧辭以"虜意難測,不敢獻食。"晉主陰祈守者,乃稍得食。

是日,契丹主自赤岡引兵入宮,都城諸門及宮禁門,皆以契丹守衛,晝夜不釋兵仗。磔犬於門,以竿懸羊皮於庭為厭勝。契丹主謂晉群臣曰:"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戰馬,輕賦省役,天下太平矣。"廢東京,降開封府為汴州,尹為防禦使。乙未,契丹主改服中國衣冠,百官起居皆如舊制。趙延壽、張礪共薦李崧之才。會威勝節度使馮道自鄧州入朝,契丹主素聞二人名,皆禮重之。未幾,以崧為太子太師,充樞密使,道守太傅,於樞密院祗候,以備顧問。

契丹主分遣使者,以詔書賜晉之藩鎮。晉之藩鎮爭上表稱臣,被召者無不賓士而至。惟彰義節度使史匡威據涇州不受命。匡威,建瑭之子也。雄武節度使何重建斬契丹使者,以秦、成、階三州降蜀。

初,杜重威既以晉軍降契丹,契丹主悉收其鎧仗數百萬貯恆州,驅馬數萬歸其國,遣重威將其眾從己而南。及河,契丹主以晉兵之眾,恐其為變,欲悉以胡騎擁而納之河流。或諫曰:"晉兵在他所者尚多,彼聞降者盡死,必皆拒命為患。不若且撫之,徐思其策。"契丹主乃使重威以其眾屯陳橋。會久雪,官無所給,士卒凍餒,鹹怨重威,相聚而泣。重威每出,道旁人皆罵之。

契丹主猶欲誅晉兵。趙延壽言於契丹主曰:"皇帝親冒矢石以取晉國,欲自有之乎,將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變色曰:"朕舉國南征,五年不解甲,僅能得之,豈為他人乎!"延壽曰:"晉國南有唐,西有蜀,常為仇敵,皇帝亦知之乎?"曰:"知之。"延壽曰:"晉國東自沂、密,西及秦、鳳,延袤數千里,邊於吳、蜀,常以兵戍之。南方暑濕,上國之人不能居也。他日車駕北歸,以晉國如此之大,無兵守之,吳、蜀必相與乘虛入寇,如此,豈非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曰:"我不知也。然則奈何?"延壽曰:"陳橋降卒,可分以戍南邊,則吳、蜀不能為患矣。"契丹主曰:"吾昔在上黨,失於斷割,悉以唐兵授晉。既而返為仇讎,北向與吾戰,辛勤累年,僅能勝之。今幸入吾手,不因此時悉除之,豈可復留以為後患乎?"延壽曰:"曏留晉兵於河南,不質其妻子,故有此憂。今若悉徙其家於恆、定、雲、朔之間,每歲分番使戍南邊,何憂其為變哉!此上策也。"契丹主悅曰:"善!惟大王所以處之。"由是陳橋兵始得免,分遣還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