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二十 起著雍涒灘,盡上章淹茂,凡三年



六月,葬趙王虎於顯原陵,謚曰武帝,廟號太祖。

桓溫聞趙亂,出屯安陸,遣諸將經營北方。趙揚州刺史王浹舉壽春降,西中郎將陳逵進據壽春。征北大將軍褚裒上表請伐趙,即日戒嚴,直指泗口,朝議以裒事任貴重,不宜深入,宜先遣偏師。裒奏言:"前已遣前鋒督護王頤之等徑造彭城,後遣督護麋嶷進據下邳。今宜速發,以成聲勢。"秋,七月,加裒征討大都督,督徐、兗、青、揚、豫五州諸軍事,裒帥眾三萬,徑赴彭城,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計。

朝野皆以為中原指期可復,光祿大夫蔡謨獨謂所親曰:"胡滅誠為大慶,然恐更貽朝廷之憂。"其人曰:"何謂也?"謨曰:'夫能順天乘時,濟群生於艱難者,非上聖與英雄不能為也,自餘則莫若度德量力。觀今日之事,殆非時賢所及,必將經營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材略疏短,不能副心,財殫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憂及朝廷乎!"

魯郡民五百餘家相與起兵附晉,求援於褚裒,裒遣部將王龕、李邁將銳卒三千迎之。趙南討大都督李農帥騎二萬與龕等戰於代陂,龕等大敗,皆沒於趙。八月,裒退屯廣陵。陳逵聞之,焚壽春積聚,毀城遁還。裒上疏乞自貶,詔不許,命裒還鎮京口,解征討都督。時河北大亂,遺民二十餘萬口渡河欲來歸附,會裒已還,威勢不接,皆不能自拔,死亡略盡。

趙樂平王苞謀帥關右之眾攻鄴,左長史石光、司馬曹曜等固諫,苞怒,殺光等百餘人。苞性貪而無謀,雍州豪傑知其無成,並遣使告晉,梁州刺史司馬勛帥眾赴之。

楊初襲趙西城,破之。九月,涼州官屬共上張重華為丞相、涼王、雍、秦、涼三州牧。重華屢以錢帛賜左右寵臣;又喜博弈,頗廢政事。從事索振諫曰:"先王夙夜勤儉以實府庫,正以仇恥未雪,志平海內故也。殿下嗣位之初,強寇侵逼,賴重餌之故,得戰士死力,僅保社稷。今蓄積已虛而寇讎尚在,豈可輕有耗散,以與無功之人乎!昔漢光、武躬親萬機,章奏詣闕,報不終日,故能隆中興之業。今章奏停滯,動經時月,下情不得上通,沉冤困於囹圄,殆非明主之事也。"重華謝之。

司馬勛出駱谷,破趙長城戍,壁於懸鉤,去長安二百里,使治中劉煥攻長安,斬京兆太守劉秀離,又拔賀城;三輔豪傑多殺守令以應勛,凡三十餘壁,眾五萬人。趙樂平王苞乃輟攻鄴之謀,使其將麻秋、姚國等將兵拒勛。趙主遵遣車騎將軍王朗帥精騎二萬以討勛為名,因劫苞送鄴。勛兵少,畏朗,不敢進。冬,十月,釋懸鉤,拔宛城,殺趙南陽太守袁景,復還梁州。

初,趙主遵之發李城也,謂武興公閔曰:"努力!事成,以爾為太子。"既而立太子衍。閔恃功。欲專朝政,遵不聽。閔素驍勇,屢立戰功,夷、夏宿將皆憚之。既為都督,總內外兵權,乃撫循殿中將士,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遵弗之疑,而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眾鹹怨怒。中書令孟準、左衛將軍王鸞勸遵稍奪閔兵權,閔益恨望,準等鹹勸誅之。

十一月,遵召義陽王鑑、樂平王苞、汝陽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議於鄭太后前,曰:"閔不臣之跡漸著,今欲誅之,如何?"鑒等皆曰:"宜然!"鄭氏曰:"李城還兵,無棘奴,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何可遽殺!"鑒出,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閔遂劫李農及右衛將軍王基密謀廢遵,使將軍蘇彥、周成帥甲士三千人執遵於南台。遵方與婦人彈棋,問成曰:"反者誰也?"成曰:"義陽王鑑當立。"遵曰:"我尚如是,鑒能幾時!"遂殺之於琨華殿,並殺鄭太后、張後、太子衍、孟準、王鸞及上光祿張斐。鑒即位,大赦。以武興公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司空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郎闓為司空,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僕射,侍中盧諶為中書監。

秦、雍流民相帥西歸,路由枋頭,共推蒲洪為主,眾至十餘萬。洪子健在鄴,斬關出奔枋頭。鑒懼洪之逼,欲以計遣之,乃以洪為都督關中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雍州牧、領秦州刺史。洪會官屬,議應受與不;主簿程朴請且與趙連和,如列國分境而治。洪怒曰:"吾不堪為天子邪,而雲列國乎!"引朴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