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三 起上章涒灘,盡著雍執徐,凡九年



十一月,封桓溫為南郡公,溫弟沖為豐城縣公,子濟為臨賀縣公。

燕太宰恪欲以李績為右僕射,燕主暐不許。恪屢以為請,暐曰:"萬機之事,皆委之叔父,伯陽一人,暐請獨裁。"出為章武太守,以憂卒。

昇平五年辛酉,公元三六一年

春,正月,戊戌,大赦。

劉衛辰掠秦邊民五十餘口為奴婢以獻於秦;秦王堅責之,使歸所掠。衛辰由是叛秦,專附於代。

東安簡伯郗曇卒。二月,以東陽太守范汪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兼徐、兗二州刺史。

平陽人舉郡降燕。燕以建威將軍段剛為太守,遣督護韓苞將兵共守平陽。

方士丁進有寵於燕主俊,欲求媚於太宰恪,說恪令殺太傅評;恪大怒,奏收斬之。

高昌卒,燕河內太守呂護並其眾,遣使來降;拜護冀州刺史。護欲引晉兵以襲鄴。三月,燕太宰恪將兵五萬,冠軍將軍皇甫真將兵萬人,共討之。燕兵至野王,護嬰城自守。護軍將軍傅顏請急攻之,以省大費。恪曰:"老賊經變多矣,觀其守備,未易猝攻。頃攻黎陽,多殺精銳,卒不能拔,自取困辱。護內無蓄積,外無救援,我深溝高壘,坐而守之,休兵養士,離間其黨,於我不勞而賊勢日蹙。不過十旬,取之必矣,何為多殺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築長圍守之。

夏,四月,桓溫以其弟黃門郎豁督沔中七郡諸軍事,兼新野、義城二郡太守,將兵取許昌,破燕將慕容塵。

涼驃騎大將軍宋混疾甚,弦玄靚及其祖母馬氏往省之,曰:"將軍萬一不幸,寡婦孤兒將何所託!欲以林宗繼將軍,可乎?"混曰;"臣子林宗幼弱,不堪大任。殿下倘未棄臣門,臣弟澄政事愈於臣,但恐其儒緩,機事不稱耳。殿下策勵而使之,可也。"混戒澄及諸子曰:"吾家受國大恩,當以死報,無恃勢位以驕人。"又見朝臣,皆戒之以忠貞。及卒,行路為之揮涕。雲靚以澄為領軍將軍,輔政。

五月,丁巳,帝崩,無嗣。皇太后令曰:"琅邪王丕,中興正統,義望情地,莫與為比,其以王奉大統!"於是百官備法駕迎於琅邪第。庚申,即皇帝位,大赦。壬戌,改封東海王弈為琅邪王。秋,七月,戊午,葬穆帝於永平陵,廟號教宗。

燕人圍野王數月,呂護遣其將張興出戰,傅顏擊斬之,城中日蹙。皇甫真戒部將曰:"護勢窮奔突,必擇虛隙而投之;吾所部士卒多羸,器甲不精,宜深為之備。"乃多課櫓楯,親察行夜者。護食盡,果夜悉精銳趨真所部,突圍,不得出;太宰恪引兵擊之,護眾死傷殆盡,棄妻子奔滎陽。恪存撫降民,給其廩食;徙士人、將帥於鄴,自餘各隨所樂。以護參軍廣平梁琛為中書著作郎。

九月,戊申,立妃王氏為皇后,後,濛之女也。穆帝何皇后稱穆皇后,居永安宮。

涼右司馬張邕惡宋澄專政,起兵攻澄,殺之,並滅其族。張玄靚以邕為中護軍,叔父天錫為中領軍,同輔政。

張平襲燕平陽,殺段剛、韓苞;又攻雁門,殺太守單男。既而為秦所攻,平復謝罪於燕以求救。燕人以平反覆,弗救也,平遂為秦所滅。

乙亥,秦大赦。

徐、兗二州刺史范汪,素為桓溫所惡,溫將北伐,命汪帥眾出梁國。冬,十月,坐失期,免為庶人,遂廢,卒於家。子寧,好儒學,性質直,常謂王弼、何晏之罪深於桀、紂。或以為貶之太過。寧曰:"王、何蔑棄典文,幽沈仁義,游辭浮說,波盪後生,使搢紳之徒翻然改轍,以至禮壞樂崩,中原傾覆,遺風餘俗,至今為患。桀、紂縱暴一時,適足以喪身覆國,為後世戒,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故吾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患重,自喪之惡小,迷眾之罪大也。"

呂護復叛,奔燕,燕人赦之,以為廣州刺史。

涼張邕驕矜淫縱,樹黨專權,多所刑殺,國人患之。張天錫所親敦煌劉肅謂天錫曰:"國家事欲未靜!"天錫曰:"何謂也?"肅曰:"今護軍出入,有似長寧。"天錫驚曰:"我固疑之,未敢出口。計將安出?"肅曰:"正當速除之耳!"天錫曰:"安得其人?"肅曰:"肅即其人也!"肅時年未二十。天錫曰:"汝年少,更求其助。"肅曰:"趙白駒與肅二人足矣。"十一月,天錫與邕俱入朝,肅與白駒從天錫,值邕於門下,肅斫之不中,白駒繼之,又不克,二人與天錫俱入宮中,邕得逸走,帥甲士三百餘人攻宮門。天錫登屋大呼曰:"張邕凶逆無道,既滅宋氏,又欲傾覆我家。汝將士世為涼臣,何忍以兵相向邪!今所取者,止張邕耳,它無所問!"於是邕兵悉散走,邕自刎死,盡滅其族黨。玄靚以天錫為使持節、冠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輔政。十二月,始改建興四十九年,奉昇平年號,詔以玄靚為大都督、督隴右諸軍事、涼州刺史、護羌校尉、西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