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三 起上章涒灘,盡著雍執徐,凡九年



興寧三年乙丑,公元三六五年

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

劉衛辰復叛代,代王什翼犍東渡河,擊走之。

什翼犍性寬厚,郎中令許謙盜絹二匹,什翼犍知而匿之,謂左長史燕鳳曰:"吾不忍視謙之面,卿慎勿泄。若謙慚而自殺,是吾以財殺士也。"嘗討西部叛者,流矢中目;既而獲射者,群臣欲臠割之,什翼犍曰:"彼各為其主斗耳,何罪!"遂釋之。

大司馬溫移鎮姑孰。二月,乙未,以其弟右將軍豁監荊州、揚州之義城、雍州之京兆諸軍事,領荊州刺史,加江州刺史桓沖監江州及荊、豫八郡諸軍事,並假節。

司徒昱聞陳祐棄洛陽,會大司馬溫於洌洲,共議征討。丙申,帝崩於西堂,事遂寢。帝無嗣,丁酉,皇太后詔以琅邪王奕承大統。百官奉迎於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秦大赦,改元建元。

燕太宰恪、吳王垂共攻洛陽。恪謂諸將曰:"卿等常患吾不攻,今洛陽城高而兵弱,易克也,勿更畏懦而怠惰!"遂攻之。三月,克之,執揚武將軍沈勁。勁神氣自若,恪將宥之。中軍將軍慕輿虔曰:"勁雖奇士,觀其志度,終不為人用,今赦之,必為後患。"遂殺之。

恪略地至崤、澠,關中大震,秦王堅自將屯陝城以備之。

燕人以左中郎將慕容築為洛州刺史,鎮金墉;吳王垂為都督荊、揚、洛、徐、兗、豫、雍、益、涼、秦十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荊州牧,配方一萬,鎮魯陽。

太宰恪還鄴,謂僚屬曰:"吾前平廣固,不能濟辟閭蔚;今定洛陽,使沈勁為戮;雖皆非本情,然身為元帥,實有愧於四海。"朝廷嘉勁之忠,贈東陽太守。

臣光曰:沈勁可謂能子矣!恥父之惡,致死以滌之,變凶逆之族為忠義之門。《易》曰:"幹父之蠱,用譽。"《蔡仲之命》曰:"爾尚蓋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其是之謂乎!

太宰恪為將,不事威嚴,專用恩信,撫士卒務綜大要,不為苛令,使人人得便安。平時營中寬縱,似若可犯;然警備嚴密,敵至莫能近者,故未嘗負敗。

壬申,葬哀帝及靜皇后於安平陵。

夏,四月,壬午,燕太尉武平匡公封弈卒。以司空陽鶩為太尉,侍中、光祿大夫皇甫真為司空,領中書監。騖歷事四朝,年耆望重,自太宰恪以下皆拜之。而騖謙恭謹厚,過於少時;戒束子孫,雖朱紫羅列,無敢違犯其法度者。

六月,戊子,益州刺史建城襄會周撫卒。撫在益州三十餘年,甚有威惠。詔以其子犍為太守楚代之。

秋,七月,己酉,徙會稽王昱復為琅邪王。

壬子,立妃庾氏為皇后。後,冰之女也。

甲申,立琅邪王昱子昌明為會稽王;昱固讓,猶自稱會稽王。

匈奴右賢王曹轂、左賢王劉衛辰皆叛秦。轂帥眾二萬寇杏城,秦王堅自將討之,使衛大將軍李威、左僕射王猛輔太子宏留守長安。八月,堅擊轂,破之,斬轂弟活,轂請降,徙其豪傑六千餘戶於安。建節將軍鄧羌討衛辰,擒之於木根山。

九月,堅如朔方,巡撫諸胡。冬,十月,征北將軍、淮南公幼帥杏城之眾乘虛襲長安,李威擊斬之。

鮮卑禿髮椎斤卒,年一百一十,子思復鞬代統其眾。椎斤,樹機能從弟務丸之孫也。

梁州刺史司馬勛,為政酷暴,治中、別駕及州之豪右,言語忤意,即於坐梟斬之,或親射殺之。常有據蜀之志,憚周撫,不敢發。及撫卒,勛遂舉兵反。別駕雍端、西戎司馬隗粹切諫,勛皆殺之,自號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十一月,勛引兵入劍閣,攻涪,西夷校尉毌丘暐棄城走。乙卯,圍益州刺史周楚於成都。大司馬溫表鷹揚將軍江夏相義陽朱序為征討都護以救之。

秦王堅還長安,以李威守太尉,加侍中。以曹轂為雁門公,劉衛辰為夏陽公,各使統其部落。

十二月,戊戌,以尚書王彪之為僕射。

海西公上

△太和元年丙寅,公元三六六年

春,三月,荊州刺史桓豁使督護桓羆攻南鄭,討司馬勛。

燕太宰、大司馬恪,太傅、司徒評,稽首歸政,上章綬,請歸第;燕主暐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