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晉紀四十 起強圉大荒落,盡屠維協洽,凡三年



是歲,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卒。

義熙十四年戊午,公元四一八年

春,正月,丁酉朔,魏主嗣至平城,命護高車中郎將薛繁帥高車、丁零北略,至弱水而還。

辛巳,大赦。

夏赫連璝至渭陽,關中民降之者屬路。龍驤將軍沈田子將兵拒之,畏其眾盛,退屯劉回堡,遣使還報王鎮惡。鎮惡謂王修曰:"公以十歲兒付吾屬,當共思竭力;而擁兵不進,虜何由得平!"使者還,以告田子。田子與鎮惡素有相圖之志,由是益忿懼。未幾,鎮惡與田子俱出北地以拒夏兵,軍中訛言:"鎮惡欲盡殺南人,以數十人送義真南還。因據關中反。"辛亥,田子請鎮惡至傅弘之營計事。田子求屏人語,使其宗人沈敬仁斬之幕下,矯稱受太尉令誅之。弘之奔告劉義真,義真與王修被甲登橫門以察其變。俄而田子帥數十人來至,言鎮惡反。修執田子,數以專戮,斬之;以冠軍將軍毛修之代鎮惡為安西司馬。傅弘之大破赫連璝於池陽,又破之於寡婦渡,斬獲甚眾,夏兵乃退。

壬戌,太尉裕至彭城,解嚴,琅邪王德文先歸建康。

裕聞王鎮惡死,表言"沈田子忽發狂易,奄害忠勛",追贈鎮惡左將軍、青州刺史。

以彭城內史劉遵考為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蒲阪;征荊州刺史劉道憐為徐、兗二州刺史。

裕欲以世子義符鎮荊州,以徐州刺史劉義隆為司州刺史,鎮洛陽。中軍諮議張邵諫曰:"儲貳之重,四海所系,不宜處外。"乃更以義隆為都督荊、益、寧、雍、梁、秦六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以南郡太守到彥之為南蠻校尉,張邵為司馬、領南郡相,冠軍功曹王曇首為長史,北徐州從事王華為西中郎主簿,沈林子為西中郎參軍。義隆尚幼,府事皆決於邵。曇首,弘之弟也。裕謂義隆曰:"王曇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以南郡公劉義慶為豫州刺史。義慶,道憐之子也。

裕解司州,領徐、冀二州刺史。

秦王熾磐以乞伏木弈乾為沙州刺史,鎮樂都。二月,乙弗烏地延帥戶二萬降秦。

三月,遣使聘魏。

夏,四月,己巳,魏徙冀、定、幽三州徒河於代都。初,和龍有赤氣四塞蔽日,自寅至申,燕太史令張穆言於燕王跋曰:"此兵氣也。今魏方強盛,而執其使者,好命不通,臣竊懼焉。"跋曰:"吾方思之。"五月,魏主嗣東巡,至濡源及甘松,遣征東將軍長孫道生、安東將軍李先、給事黃門侍郎奚觀帥精騎二萬襲燕,又命驍騎將軍延普、幽州刺史尉諾自幽州引兵趨遼西,為之聲勢,嗣屯突門嶺以待之。道生等拔乙連城,進攻和龍,與燕單于右輔古泥戰,破之,殺其將皇甫軌。燕王跋嬰城自守,魏人攻之,不克,掠其民萬餘家而還。

六月,太尉裕始受相國、宋公、九錫之命。赦國中殊死以下,崇繼母蘭陵蕭氏為太妃。以太尉軍諮祭酒孔靖為宋國尚書令,左長史王弘為僕射,領選,從事中郎傅亮、蔡廓皆為侍中,謝晦為右衛將軍,右長史鄭鮮之為奉常,行參軍殷景仁為秘書郎,其餘百官,悉依天朝之制。靖辭不受。亮,鹹之孫;廓,謨之曾孫;鮮之,渾之玄孫;景仁,融之曾孫也。景仁學不為文,敏有思致;口不談義,深達理體;至於國典、朝儀、舊章、記注,莫不撰錄,識者知其有當世之志。

魏天部大人白馬文貞公崔宏疾篤,魏主嗣遣侍臣問病,一夜數返。及卒,詔群臣及附國渠帥皆會葬。

秋,七月,戊午,魏主嗣至平城。

九月,甲寅,魏人命諸州調民租,戶五十石,積於定、相、冀三州。

河西王蒙遜復引兵伐涼,涼公歆將拒之,左長史張體順固諫,乃止。蒙遜芟其秋稼而還。

歆遣使來告襲位。冬,十月,以歆為都督七郡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酒泉公。

姚艾叛秦,降河西王蒙遜,蒙遜引兵迎之。艾叔父俊言於眾曰:"秦王寬仁有雅度,自可安居事之,何為從河西王西遷!"眾鹹以為然,乃相與逐艾,推俊為主,復歸於秦。秦王熾磐征俊為侍中、中書監、征南將軍,賜爵隴西公,以左丞相曇達為都督洮、罕以東諸軍事、征東大將軍、秦州牧,鎮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