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推動職業發展

當今社會,信息的快捷傳遞為人才的流動提供了契機,跳槽成為一種極普遍的職場現象,“袋鼠”一詞即是對職場跳槽者的形象比喻。我們經常耳聞目睹許多畢業生離開大學校園後,或為了一份不錯的薪酬,或因為一時的年輕氣盛,頻繁地更換著自己的工作環境。然而經過若干年,他們還在做著一份普通職員的工作,只是在不同的公司間跳來換去而已,既沒有獲得職位上的提升,工作、學習、交際等各方面能力也沒有獲得更多地提高,往往會陷入迷茫的職業發展“困境”中。

敖焱傑,acca資深會員,現任金沙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曾先後在聯合利華中國總部、滙豐銀行中國區總部、管理sap中國總部從事內部審計、集團合併報表經理、財務經理、金融事業部諮詢經理等職務。如何在人潮湧動的職場中搏擊成功?我們想通過敖焱傑富有傳奇色彩的“袋鼠”經歷告訴大家:在職場中,有明確的計畫、符合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的跳槽會讓你的職業生涯更輝煌。

  夢想起飛 “曲線救國”

作為1996年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敖焱傑當時的理想是進入滙豐、花旗這樣的外資銀行工作。然而,當時這些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開展的業務還相當少,所提供的工作機會也非常有限。進入外資銀行工作的夢想很難馬上實現。但焱傑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選擇了一條迂迴的“曲線救國”路線,加入了老牌跨國公司——聯合利華,從事管理會計和內部審計工作。敖焱傑之所以會選擇聯合利華,“主要是聯合利華所提供的個人發展機會和員工培訓規劃很令人鼓舞,而且在那裡可以學到最佳業務實踐”。國際金融專業、沒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畢業生在非金融行業從事會計和內部審計工作,這種差異之大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去迎接這種全方位的挑戰呢?

敖焱傑屬於那種能夠虛心向別人請教的“有心人”。工作中,他喜歡多看勤問,“這樣既能熟悉相關業務,又藉此與同事間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適應內部審計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acca課程。作為acca認可的僱主,聯合利華對於員工的acca考試非常支持,不但提供acca考試經費、考前輔導,還提供每門功課10天考前休假的機會。為此,敖焱傑充分利用業餘時間,用他的話說,“那時,每天學習到夜裡零點才休息,即使雙休日也用來學習acca課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半的自學他終於以平均70分的好成績如願成為了acca會員。一學習過程為敖焱傑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地發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學習和工作中的“有心人”,敖焱傑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挖掘更深層東西,“力爭成為自己工作所涉及領域內的專家”。如通過內審經驗,他對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存貨等業務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甚至超過專門從事相關核算和管理工作多年的財務人員。

幾次跳槽 “精心策劃” 

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同時,敖焱傑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著詳細的規劃,並做好了隨時迎接新挑戰的準備。在聯合利華工作期間,曾有一次去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n)工作的機會。進入外資銀行曾是他大學畢業時的夢想,而且其提供的待遇比聯合利華更為優越,但考慮到美國銀行在中國的業務規模較小,發展目標不明確,即使進入也只是個普通職員,缺乏良好的培訓機制,看不到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敖焱傑選擇了放棄。1999年,敖焱傑從報紙上獲悉滙豐銀行為大力拓展中國市場將中國區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正在招聘集團報表經理。敖焱傑認為其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就去應聘了,一路“過關斬將”,經過幾輪考試,最終獲得了這個職位。這樣,他既實現了多年來渴望進入外資銀行的夙願,又符合他職業發展規劃,成功地實現了從普通職員到中層管理者的跳躍。

從聯合利華到業務遍布全球多個國家的跨國銀行,不但有行業上的轉換,工作性質更是發生了極大變化,既需要掌握合併報表的知識、不同國家會計政策的相關條例,同時也需要熟悉滙豐銀行的相關業務,還要做員工管理及與主管和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這種挑戰的難度不可謂不大。那么敖焱傑又是如何成為成功的挑戰者呢?

 “實際工作中,報表合併實務並不象acca考試難度那么大,難在對不同國家金融業務、會計政策、監管法規的理解上,如英格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監管局、美國sec等機構的相關法規、條例。作為報表合併主管,需要熟悉這些法規,同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這些法規、條例講解給相關的業務人員,由業務人員提供財務所需要的相關數據。”這裡需要感謝acca不同於其他證書考試的課程設定,使敖焱傑在acca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對於會計知識和會計政策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時,不了解業務是不可能做好並表工作的,比如貸款需按照抵押情況、逾期情況和信用等級等進行分類,還要根據巴塞爾協定要求計算貸款和衍生工具的風險權重。對於不了解的業務,他虛心向相關部門請教,例如,貸款業務向貸款部門請教,而進出口業務就同貿易融資部門去聊。敖焱傑邊學習邊指導自己的團隊工作,大概用了半年時間他就完全進入狀態。在不斷的業務實踐中,他還對工作流程進行了改進,如將原先由分行報給中國區總部、再由中國區總部報給滙豐銀行總部的報告模式,調整為整箇中國區的並表業務直接、統一由中國區總部來做,並用系統自動化代替了手工工作。這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所提供的財務報表更具客觀性,還將分行財務人員從繁瑣的並表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多的管理和控制工作。2001年,敖焱傑被任命為滙豐銀行上海分行的財務經理,領導11人的財務團隊,負責財務報表、稅務、財務控制、盈利分析等工作,並為滙豐銀行中國區其他分行提供最佳業務實踐。勤奮耕耘換來的是碩果纍纍,其領導的部門連續兩年在人民銀行對外資銀行的報表評比中名列第一。

敖焱傑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每年都希望看到自己在進步,不容許自己虛度時光,這就是他適時變換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的重要原因。看似不相關聯的工作變換,其實都有他的“蓄謀”和“精心策劃”。剛開始幾年,正值聯合利華在中國發展的黃金時間,有大量培訓和發展機會。但1999年,聯合利華將原有的上海四家合資公司進行了合併,合併之後財務人員的升職空間大為減少,於是,他就開始謀變。這時,正好滙豐銀行中國區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正是外資銀行在中國準備起飛的階段,能為員工的個人發展提供一個較為優越的環境,因此,他就去應聘這一職務了,成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滙豐管理培訓生(hsbc management trainee)。當時滙豐看重的正是他跨國公司的審計經驗和acca會員資格。離開滙豐是因為當時滙豐擬將全國的財務控制工作集中到上海來做,而此時經過幾年的積累,敖焱傑已熟悉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他已是滙豐銀行中國區財務部級別最高的本地員工,這樣做下去,看不到未來的發展前景。於是,他在2003年去了sap金融事業部任諮詢經理,進入更有挑戰的it及諮詢領域,為中國本地金融機構提供財務諮詢及管理軟體支持,而當時sap正在大力發展中國金融業務,急需有金融背景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