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cca考試歷程:各個會計準則都要精通

  今天的結果讓我如釋重負,最後3門一次性通過,終於可以放鬆休息了,可以有時間考慮要孩子了。我想把我在這兩年acca考試過程中酸甜苦辣與大家分享,也許對後來者有所幫助。 
  一、本人簡介:
  男性、屬豬。1994年大學畢業,專業為信息管理。一為謀生,二因為計算機未學好,轉行財務,一直在企業工作。1998年通過cpa考試,2000年考取mba,2003年6月畢業。 
  二、考試歷程:
  我是在2002年10月報的名,由於是cpa,而且本科專業為管理信息系統,故免試6門,從2.4開始考起。我當時報了2.4和2.5兩門,但天有不測風雲,由於非典原因,2003年6月的北京考點取消,準備數月,一無所獲。2003年12月我加報2.6,三門一次性通過,2004年6月3.1,3.3一次性通過,2004年12月3.5,3.6,3.7一次性通過。 
  三、各門課點評: 
  2.4:我一直認為2.4是8門中最難的一門,第一大題的難度是其後類似科目3.3和3.7所無法比擬的,如果2.4的第一大題能夠熟練掌握,那么其後的  3.3和3.7就不在話下了。考2.4的技巧是,試卷中的論述題一定要做,因為做論述題可以控制時間,而如果全做計算題的話,時間不好掌握,腦子也容易亂,其結果就是無法做完全部題目,我想很多過來人是有同感的。 
  2.5 我認為2.5是8門課中最容易的一門。之所以說它容易,並不是說多么簡單,而是說這門功課是最有規律可循的。由於2.5對準則的要求比3.6要低很多,那么可考的內容就有了局限性,經過多次考試,很多考點重複出現,而且題型基本不變,對歷年考題和考點的分析是非常有幫助的。 
  2.6、3.1,這兩門課都是有關審計的,2.6側重於對各個循環的的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3.1是站在manager的角度對整個審計過程進行把握,對於這兩門考試來說,很多內容是相互重複和互補的。我當時是分開考的,但考過後我覺得如果兩門課一塊考,應該是很好的選擇。而且3.1也是一門規律性很強的科目,是繼2.5後,又一個考點容易出現的科目,與2.5一樣,對歷年考題和考點的分析,是必須的。 
  3.3,這門是8門中最簡單的一門,同2.4和3.7相比,從難度和廣度來看,都簡單很多,是3.1-3.4選考科目的首選。
3.5,這是一門貌似簡單而實際上暗藏殺機的科目。我當時非常不理解,有很多同學在最後3門中折在3.5。按照直覺3.7是最難,其次是3.6,3.5隻能是最簡單的。但當我坐在考場上的時候,我就知道我錯了,自以為各種理論都爛熟於心,但一看題目,卻不知道考點是什麼,考核的哪個理論,只能是一通胡答,把知道的全往上招呼,結果是可想而知的,3.5是我8門課中成績最低的一門。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3.5,要把它當作最後3門中最難的科目來準備。 
  3.6,這門課要求對國際會計準則的熟練掌握,各個準則都要精通,沒有任何一個準則可以忽略,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僥倖心理,任何一個準則都有做深入考核的可能。但這門課也有一個竅門,那就是從marking scheme 來看,每一個25分的題目,其得分點經常有30分,有時更是30多分,大家要好好看看2004年12月的marking scheme,這就要我們做每一道題,都要將所知道的答上,積少成多。
3.7,這門課40分的第一大題與2.4十分相象,但難度低於2.4,而且此題的套路性較強,但有一點要注意,每3到4次考試會出現一次比較生僻的考題,大家可以通過對歷年考題的分析看出這一趨勢。如果已連續考兩次普通題目,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我認為3.7的難度主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計算和套用上,如果把這一點解決了,3.7也就迎刃而解了。考試中必做的前兩道70分的題目一般是以計算為主,因此強烈推薦大家在兩道任選題中要選擇一道論述題,這樣才有可能做完100分的題目。 
  四、關於教材 
  bpp vs at,我在level2使用的都是bpp版的教材,在level3使用的都是at的教材。從課本來看,bpp的教材比at的教材要細,會涉及到很多以前的知識,對於一上來就免考6門的同學來說,看起來比較容易。bpp更適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會分1、2、3、4、5、6這樣的層次,重點部分用黑體表示。我認為對於core paper 來說,課本是不夠的。複習3.6的最好教材是買一本英文版的最新的國際會計準則(每個準則後需有範例),每個準則後的範例是重中之重,準則的套用光看條文是不好理解的,只有結合範例才能知道如何做題。3.7的課本更顯空泛,對於金融衍生工具的套用需要找一些有關證券、投資的書來看。 
  從練習冊來看,習題主要來源於歷年考題,由於著作權的問題,bpp版沒有最近兩年考試的題目,但這些題目網上可以下載,如果你實在想省錢,而且上網和列印都無須費用的話,也可以不買。 
  從小冊子來看,bpp的passcard要遠強於at的lynchpin, 我強烈推薦購買小冊子,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尤其對於一些記憶比較多的科目如:2.6,3.1,3.6等。
  五、關於培訓 
  我參加了審計署除2.6以外所有科目的培訓,2.6沒參加是因為審計署當時未辦。總體效果感覺一般,如果是從2.4考起,最初的培訓還是有必要的。對於core paper來說,04年12月3.7的培訓不是很好,畢竟3天1500元不是小數目,如果不參加培訓,但去買一套培訓講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講義似乎是200-300元/套。 
  六、報名及繳費 
  我是在審計署報的名,審計署的優勢是方便,只要把錢和表交給它就什麼事也不用管了,缺點是費用稍高,每門課要收管理費,考試費比直接用信用卡在網上付費要貴一些,但如果是審計署的學員,參加培訓又可以便宜一點兒,總之與在代表處報名是各有所長,如果一切是以省錢為第一位,那么在代表處報名最節約。 
  七、學習方式 
  要在考完試後立即購買下一次考試用書,以12月中旬考完為例,如1月初取得新書,從取得新書到成績出來之前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教材進行瀏覽,不用看得過細,知道大致內容即可,從2月下旬知道成績開始做習題,與其是做不如說是看習題,因為當時應該不會做什麼,看答案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時候,要回去看書,如果書上沒有,要找一些其他材料來看。3月底看一遍習題後,4月份開始真正的做題,5月份開始做第二遍習題,用三周完成(因為有五一長假,速度可以快一些),從5月20日開始到考試還有2-3周的時間,這段時間要對於常考試題,做第三遍,而且要在控制時間內完成。對於常考的論述考點要重點背誦。對於雜誌上的文章要注意,考前一年的文章要注意,在我考的8門中,有3次考前文章最後出現在試題中,機率不到40%,但一旦出現,那10-15分,甚至20分就是白給了,提醒大家嚴重注意,該背還得背,絕不要僥倖心理。 
  八、acca vs cpa 
  我個人認為acca和cpa並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如果你想投身於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那不論是國內所還是4大,cpa都應先考,千萬別兩個一塊上,那只能雞飛蛋打。除非你是在校的學生。 
  acca的考試並不難,但俗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no pains, no gains!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