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CCA會員體會

以下是acca會員對於acca、acca專業資格以及自身職業發展的看法與體會(會員按姓名的筆畫順序排列)

王劍輝,大通國際運輸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

我應該算是國內最“土”的acca.回頭看看我所服務的公司,儘管都是內資企業,儘管他們的過去或艱辛或輝煌,但面對全球化浪潮,他們無一例外都有走出國門的願望。本土化的acca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實現自己的價值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八個字:潛移默化、身體力行。無論自己身在何處,不僅要做先進財務管理模式積極的推動者、先進財務管理理念積極的傳播者、公司和股東財務利益積極的維護者,更為重要的是要充分運用acca提供給我們的方法論,結合實際破除教條,平穩地、系統化地架設由現有財務模式過渡到未來財務模式的橋樑。

丘創,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級高級財務套用專家

acca確實代表了當今會計專業資格的最高水準,這是由它的國際化的視野,百年專業教育經驗的積累、提煉和升華,精心寫作的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務精髓的教材、案例和試卷以及完整的培訓體系和管理體系等因素所鑄就的,這是它難以被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可以說,acca對我的近十一年的企業領域的生涯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無論我在集團做財務總監,還是開創自己的分析軟體企業做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的價值投資分析軟體,以及在目前的職位上從事用友公司第一個,也是國內軟體廠商帥先推出的第一個基於商業智慧型平台的企業績效管理系統(bpm)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我都深深地感覺到了acca潛移默化的影響。

acca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這是因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國也加入到了全球化的進程,市場也在不斷開放,最後一點是acca中國區會員已經並將在中國的企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他們的貢獻。

劉宛嵐,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內部控制經理

acca給中國學員帶來的不但是專業知識,而且是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它讓財務人員跳出財務看財務,也就是說從更高的層次思考如何幫助企業尋找增值機會;同時,非財務人員也可以通過acca的學習了解如何從財務的角度看管理,明白數字背後的玄機,讓各項經營活動時時在掌控之中。因此,面對入世帶給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眾多機會,acca是幫助我們贏得這些機會的利器。

劉純亮,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全球一體化是經濟發展的趨勢,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企業及中國在外國的投資企業都不斷增加,這些企業往往需要按外國的標準編制多份財務報告。在資本市場上,國際會計準則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b股上市公司必須披露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告,歐盟將要求上市公司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證監會國際組織也在考慮接受國際會計準則。儘管1993年以來中國的會計向國際標準靠近了很多,但是在概念、準則和實務等方面與國際通行的做法仍然有較大區別。因此參加acca課程,學習國際通行的會計理論和實務,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將會獲得競爭優勢。

孫彤彥,鄧白氏國際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商務諮詢部經理

acca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使我們不出國門、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國際性的資格證書,讓我們汲取到先進的專業知識,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與時俱進、遊刃有餘。

江紅,國際紙業中國區瓦楞包裝業務財務總監

與acca結緣已經整整十年了, 這十年里acca給我帶來事業和人生的轉折,使我一步步邁向我理想的目標,所以我感謝acca, 並且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

何秀蓮,殼牌(中國)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要實現人生的理想,要將一個大的目標分解為多個易於達到的目標,就象上樓一樣,必須是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上去。acca正象一個階梯,它是你實現目標與理想的途徑之一,幫助你走向成功。

吳衛軍,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大陸第一位acca會員

acca對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它為我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當我在杭州大學裡讀會計的時候,珠算是核心課程。在acca,我學習的是管理信息系統。獲得acca會員資格後,我曾經在紐約、悉尼、香港和上海工作,現在又來到了北京。acca是一個真正國際化的資格,它使我取得了在全球工作的通行證。

吳嘉源,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稅務及商業諮詢合伙人

acca 詮釋了“奮鬥”的含意, 不是成全某個功利的目的。 它本身意味著激情、自豪,意味著收穫,使人生更加完美。

張新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會計學教授

通過參加acca考試並獲得會員資格,我最大的收穫是在思考問題的視野方面得到了擴展。在參加 acca考試以前,自己主要局限在就會計論會計、就財務管理論財務管理方面來研究會計與財務管理問題,很少能夠自覺地將會計與財務管理與其所發揮作用的環境聯繫在一起進行研究、很少自覺地將會計與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中的其他職能管理結合起來。

參加acca考試以後,我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視野得到擴展。參加acca的學習與考試經歷,為我後來(2000年)提出“企業財務狀況質量分析理論”以及目前進行的“企業財務分析與管理透視”研究課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