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會第九章內部會計控制案例分析四

案例7 :鮮肉處理公司購買家畜經處理後,售給超級市場。在審計該公司財務報表時,根據覆核存貨程式,摘錄了下列各項要點:

(1)每位牲畜採購員向廠長提出採購日報,報告內容有購買日期、預定交貨日期、供應商姓名及編號、所購牲畜之種類和重量。貨送達時,由廠中任何職員將所收每類家畜點收,並在採購日報中的數量旁加注核對記號“√”。日報中所列牲畜全數收齊後,即將報告退交採購員。

(2)核對無誤後的供應商發票,應交給相關的採購員核准並送至會計部門。會計部門編制支出傳票並按核准的金額開立支票。支票送交出納簽章後,直接交給採購員轉付供應商。

(3)牲畜按批處理,每批均編定號碼。每日終了將各批處理清單送至會計部門,清單內列示每批牲畜的號碼、名稱、鮮肉重量。會計部門設有存貨盤存記錄,記載處理後的鮮肉名稱和重量。

(4)處理後的鮮肉儲存於員工停車場附近的小型冷凍庫內。工廠停工時冷凍庫上鎖。上下班時間,另有公司警衛看守。超級市場提貨人員提貨時,苦冷凍庫內無人,得與工廠職員接洽。

(5)廠房或冷凍庫內另有大量肉類副產品。副產品於出售時才入帳。此時,銷貨經理簽發二聯式發貨單,一聯作為顧客提貨之憑證,另一聯為開立帳單的依據。

要求:指出上述存貨處理程式上的缺失,並提出改善建議。

(綜合題)[本題4.00分]答案分析是

(1)採購及驗收職務沒有適當的分工,及沒有適當地編制驗收報告。將完成的驗收報告退回給採購員使他們能夠控制驗收的職能。適當的處理應是採購員及驗收核准人分別作報告給會計部門。每一張報告必須包括供應商的姓名及該批貨的數量和總重量。購買的價格及其他條件必須包括在採購員的報告上。

採購員提供其報告的副本給工廠做為其驗收報告。這張報告副本必須是省略即將收到貨物的數目及重量。這些是由工廠單獨填寫。

驗收的責任沒有清楚地劃分,且驗收的人沒有被指明。某位員工應授予驗收的責任及在驗收報告上籤名。應預留空白以便記錄所收到的家畜的重量。即將到來的貨物狀況必須加以檢驗且檢驗的結果亦須報告。

目前的程式沒有要求對延滯的運送進行追蹤調查。採購員一直到所有的貨都收到以後才被通知,採購員或另外一個人必須授予迅速交貨的責任且應設立一程式對於進貨的狀況提供一個適時的資料。

(2)採購員的權力過大,太多的職務沒有分開。採購員必須既不收且不核准供應商的發票。發票(包括核對採購員的報告)、驗收報告,及提單的覆核必須由會計部門執行。支票不應遞送給採購員,應直接由出納部職員遞送給供應商。

出納部門必須認真覆核支出憑單,以便他能證實該筆支出是適當的。出納部門必須註銷已核准的支出憑單及附屬單據,以防止其重新使用。

(3)一直到處理完成,對於牲畜屠宰體的控制都沒有建立。當收到牲畜時必須建立控制,且一直到其鮮肉被處理出售為止。

取得及處理牲畜的成本必須按批累積,且經過處理的鮮肉數目及重量必須與原來購進牲畜的數目及重量相比較。此可以提供對處理成本的控制,避免處理過程中不合理的重大損失,及可以對供應商的牲畜的品質加以檢查。

(4)已處理過的鮮肉的實際安全措施是不適當。保護措施沒有繼續。且冷藏庫在營業日期間有時沒有上鎖。冷藏庫當沒有嚴密的看守時必須隨時上鎖。上鎖的工作必須指派專人負責。

應考慮將冷藏庫遷移至人跡稀疏的地方(交通流量較少及或許在工廠內),應考慮停工期間內設定自動警鈴制度或防衛保護措施。

(5)對於副產品生產或銷售的實地控制沒有建立。因為副產品相當重大,因此,對於其產量、存貨及銷貨必須建立控制。每批副產品的產量必須與標準的數量(根據副產品及被處理的牲畜數兩者間的比率所計算而得〕相比較。重要副產品的永續盤存記錄必須建立及與定期的實地盤點相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