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答疑(十二)

【問題】請老師介紹一下代理成本是怎樣產生的?

【答覆】代理成本的產生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後,所有者即股東希望經理層按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盡力經營管理企業。但由於經理層本身不是股東,或持有股份比例小,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從事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比如通過在職消費獲取除工資報酬外的額外收益,從而造成所有者利益受損。

  〔教師提示之五〕

【問題】什麼是股權登記日、除權除息日?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天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或以後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不再享有該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教師提示之四〕

【問題】什麼是含權、含息股、填權和貼權?

【答覆】上市公司在宣布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分紅、配股方案後,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前就稱為“含權”、“含息”股票。

股票在除權後交易,交易市價高於除權價,取得分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於除權價,取得分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教師提示之三〕

【問題】除權、除息價怎樣計算?

【答覆】上市公司進行分紅、配股後,除去可享有分紅、配股權利,在除權、除息日這一天會產生一個除權價或除息價,除權或除息價是在股權登記這一天收盤價基礎上產生的,計算辦法具體如下:

除息價的計算辦法為:

除息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所派現金。

除權價計算分為送股除權和配股除權。

送股除權計算辦法為:送股除權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送股比例)

配股除權價計算方法為:配股除權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比例)÷(1+配股比例)

有分紅、派息、配股的除權價計算方法為:除權價=(收盤價+配股比例×配股價-每股所派現金)÷(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註:除權、除息價均由交易所在除權日當天公布。

〔教師提示之二〕

【問題】除權日與除息日究竟誰在前,誰在後?

【答覆】股份有限公司向股東支付股利一般有三個日期,即股利宣告日、股權登記日和股利支付日。股利宣告日是公司董事會將股利支付情況予以公告的日期,公告中將宣布每股支付的股利、股權登記期限、除去股息的日期和股利支付日期。股權登記日是確定有權領取股利的股東有資格登記截止日期,只有在股權登記日前在公司股東名冊上有名的股東,才有權分享股利。股利支付日是公司向股權登記日股東發放股利的日期。

對於公司股票來說,有普通股與優先股之分,普通股可以獲得股利,優先股只能獲得優先股息。一般來說,除權日是針對普通股而言的,也稱為除權交易日,是指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即從該日開始購買公司普通股票的投資者將不能取得公司上一個宣告日公布的股利。而除息日則是針對優先股的,也稱除息交易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除權日和除息日是不能分出誰在前誰在後的。由於兩者具有相同的內涵,通常將二者統稱為除權除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