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A——企業財務管理新方法

 dfa的含義 
 
美國意外事件精算協會(casualtyactuarial society)對dfa(dynamicfinancial analysis)做出以下定義:“dfa是一種整體性的財務建模方法,它通過對公司未來生存環境和營運結果進行模擬,顯示公司營運結果如何受外部環境變動和內部戰略決策變動的影響。”這種動態財務分析方法是一種整體的區別於靜態的、傳統的財務比率分析的財務管理方法,體現了“隨機性”、“動態性”的思想,能夠隨機模擬不確定性環境下公司的資產、負債及未來的經營成果,為高層管理者控制經營風險、制定戰略決策提供依據。 


企業戰略決策必須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環境(由未來利率水平、股票市場走勢、gdp的增長率等構成)。對環境我們可以做出許多組假定,在動態財務分析方法中,每一組假定生成一個情景。動態財務分析的核心是對未來可能的情景進行界定,而情景是對一組外生變數(比如利率、通脹率等)未來狀態的具體描述,它構成了公司具體的生存環境。同一情景,在不同戰略下,營運結果不同;同一戰略,在不同情景下,營運結果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動態財務分析方法不僅僅是一種戰略決策模型,它更是一種把公司整體經營狀況整合在一起的思考方式。在一種整體性、全方位的框架中對公司的戰略決策進行評估。動態財務分析方法作為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允許公司在單一框架中同時處理許多種戰略決策,這與傳統把不同的戰略決策分散在不同的框架中處理的方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企業財務長(cfo)而言,預測未來是其重要職責,而最近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理論和實務界熱烈討論的“動態財務分析”方法,無疑為他們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預測方法和模型工具。如果僅從詞義上來看“動態財務分析”,它所體現的“隨機性和變化性”思想,是和“靜態或固化的”方法相對應的,即在不確定的環境下預測未來的經營成果,而這正是它和傳統的規劃或預測上最大的區別所在。從企業資金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動態財務分析”方法則絕非只是靜態地考察資產負債表的某部分(如負債中的準備金),而是在較廣泛的區間內監控企業整體財務狀況,並在不確定和變化的市場環境下考察企業的財富變化。 
 
動態財務分析法的產生和發展 
 
“動態財務分析”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甚至更早的時期。二戰中的“軍事後勤策略”或“情景規劃”也可看作是“動態財務分析”的思想雛形。在早期與“動態財務分析”相關的論文中,如jay w forrest,將動態財務分析的內容定義為“……研究工業系統行為以及政策、決策、結構和遲滯等是如何相互關聯,從而影響增長和穩定的。”它融合管理中的各個獨立功能領域,行銷、投資、研發、人事、生產、會計等等。因為任何經濟體或企業活動均可反映為貨幣、訂單、材料、人員和資本設備等等的流動,此五種流動又可以由信息系統集合起來,所以上述各個功能亦可形成共同的研究基礎。 

那么,究竟是何種因素促使“動態財務分析”方法引起企業財務分析師們如此關注,從而得以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風險管理技術中迅速發展呢?答案是上世紀70年代北美金融市場的利率劇烈波動,引發了公司對自身資產負債管理上高度重視,而之後的養老金資產負債管理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更新,其內容已經突破監管所要求的“利率風險管理”,因此“動態財務分析”方法應運而生,在當前的養老金風險管理技術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