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中級資格考試《財務管理》的十大要點

摘要:筆者參加了歷屆會計資格考試的考前培訓輔導。根據學員掌握情況,結合教材體系,大綱要求和試題特點,對《財務管理》這門課的學習重點、難點歸納成十大要點。
全國會計專業資格考試從1992年實施以來,已舉辦了十屆(中間曾停考一年),在全國各類專業資格考試中,具有體系較完整、參考人員眾多、影響程度較高的特點。它不僅關係到每位參考人員的切身利益,也成為對參考人員的知識結構、操作能力等專業水平的評價依據和衡量標準。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十分必要。

一、要點一:時間價值的作用與計算

(一)時間價值的作用是什麼?這是容易忽略的問題,許多學員將精力放在記憶公式和單純計算上,而忘記了時間價值的作用,沒有明白為什麼要計算時間價值,甚至將時間價值的計算與利息計算混淆,從而影響時間價值的準確掌握。時間價值的作用就是比較不同時點上的流量。當兩個流量發生在同一時點上時,可以直接比較其大小;若兩個流量發生在不同點上時,不能直接比較大小,必須將它們都調整到同一個時點上,才能比較。所以,時間價值的計算,就是調整流量。利用時間價值計算,可以將發生在不同點上的流量,調整到同一個時點上,再進行比較。在教材中,第三章計算債券價格、租賃租金,第五章計算淨現值、淨現值率、獲利指數、內部收益率、差額內部收益率和年收回額,第六章計算債券和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投資價值,都是時間價值的具體套用。因此,時間價值是財務管理的計算基礎。如果時間價值掌握較好,上述的套用就不必專門記憶公式了。
(二)時間價值求現值、終值表示什麼意思?
有人說:“時間價值求現值,就是求現在的值;求終值,就是求最後一點的值”,對嗎?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求現值是指將發生的流量調到發生點的前面,只要將發生的流量向前調,都叫求現值。比如,將2003年初發生的100萬元,調到2002年初或2001年或2000年…都叫求現值,可見同一個流量可以有無數個現值。因此,要看清題的要求,是求哪一點的現值。而求終值是指將發生的流量調到發生點的後面,只要將發生的流量向後調,都叫求終值。比如,將2003年初發生的100萬元,調到2004年初或2005年初或2006年初…都叫求終值。可見有無數個終值。因此,要看清題的要求,是求哪一點的終值。
(三)時間價值計算如何掌握?有哪些環節值得注意?
時間價值計算,從考試角度,主要掌握查表係數,不必單純記憶數學係數。從考題情況看,近幾年涉及時間價值計算,試題中都用查表係數形式給出。
查表係數的表示,由三項構成,如(f/pin),第一項表示已知項和未知項,一般已知在下,未知在上,如f/p表示已知現值求終值。n的含義有兩種:第一,當涉及現值與終值計算時,表示二者的間隔期。如將2003年初發生的100萬調整到2003年末,間隔期為一年。第二,當涉及年金計算時,n表示年金髮生的個數。如96年末、97年末、98年末各發生100萬元,將其都調整到1998年末時,n=3;將其都調整到2000年末時,仍然是n=3。只不過求年金終值時,利用書中的係數,只能將年金求到最後年金重合點;而求年金現值時,只能求到第一個年金前一點。這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年金求終值或現值,存在算一次或兩次問題。求年金終值時,若所求點是最後年金重合點,則計算一次即可;若所求點不是最後年金重合點,則應計算兩次;同理,年金求現值時,若所求點是第一個年金前一點,則計算一次即可;否則應計算兩次。因此,對時間價值計算,最好畫流量圖表示。現舉例說明:
【例1】李芳今年4歲,過生日時其舅舅許諾從4歲起,到8歲止,每過一次生日給她1oo元。若i=10%,分別計算(考慮時間價值):
(1)相當於8歲時一次給多少?
(2)相當於9歲時一次給多少?
(3)相當於12歲時一次給多少?
(4)相當於3歲時一次給多少?
(5)相當於剛出生時一次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