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校簡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類高等學校共有368所,分布在16個聯邦州,註冊學生總人數約190萬。其中綜合大學(universitaet,含理工、師範、全科大學等)127所,學生130多萬;套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186所,學生48萬多;藝術、音樂院校55所,學生3萬餘名。目前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總人數約20萬。每年入學新生人數約22萬。各類大學共設專業400餘個。  

  德國的高等學校絕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環境良好、自然環境優美的城市,優越的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為完成大學學業提供了客觀和物質上的保證。

 

  德國許多大學均有數百年的歷史。近代德國高等教育改革先驅者威廉.馮.洪堡 (1767 - 1835) 提出的"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原則至今仍被推崇為大學治學的指導思想。綜合大學主要是培養科學後備力量,強調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其畢業生通常都有較強的獨立工作和科學研究能力。

 

  伴隨現代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培養大量具有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能力的專門有用人才。因此,近幾十年套用科學大學應運而生,方興未艾,其教學密切聯繫實際,畢業生除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實踐能力很強,因此受到企業的歡迎。

  藝術院校提倡發展個性和創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養和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德國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學生。

 

  德國大學實行"學術自由"。在課程設定上除少數必修課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專業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學習計畫和選修課程。"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入學後往往感到茫然,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能適應這種情況。因此,想到德國去讀大學並學有所成,除基本的經濟條件外一定要有優良的學習成績,較強的獨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高度的學習自覺性;當然,紮實的德語知識和熟練的運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德國的高等學校根據其任務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 綜合大學 (universitaet):這是一種學科較多、專業齊全、特彆強調系統理論知識、教學科研並重的高等學校。

  此類大學設有工科 (ingenieurwissenschaft)、理科 (naturwissenschaft)、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法學 (rechtswissenschaft)、經濟學 (wirtschaftswissenschaft)、社會學(sozialwissenschaft)、神學(theologie)、醫學(medizin)、農學(agrarwissenschaft) 以及林學 (forstwissenschaft) 等學科。

  類似的院校還有:理工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tu)、師範大學 (paedagogische universitaet/hochschule, pu/ph) , 全科大學 (gesamthochschule, gh) 以及體育大學、行政管理和國防大學等。

全科大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建立的,它集傳統綜合大學、師範大學、套用科學大學和藝術院校之大成,設有多學科、多層次的專業和課程。

 

二、 套用科學大學 (fachhochschule, f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此類大學大部分歷史較短,規模不大,一般只設有一、兩個或最多幾個專業,但其特色極為突出。分別設有工程、技術、農林、經濟、金融、工商管理、設計、護理等專業,原則上不設一般意義上的文科類專業。其課程設定和內容除必要的基礎理論外,多偏重於套用,專業分類較細,教學安排緊湊,學制較短。

 

三、藝術學院 (kunsthochschule, kunstakademie) 和音樂學院 (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戲劇學院 (theaterhochschule) 和電影學院 (filmhochschule) 等。此類大學相對來說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小班或個別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藝術才能。

以上三類大學屬同等的高等學校,通過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辯的畢業生可獲得"碩士" 或相應級別的學位,並具有國家承認的同等證書職業資格。

 

 

套用科學大學 (fachhochschule, fh) 和綜合大學 (universitaet, uni) 有什麼區別?

 

 

  這兩類高等學校的區別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類別 

綜合大學

套用科學大學*

學校規模(學生人數) 

15000人左右

4000人左右

課程設定

學科比較齊全

重點為工科、經濟、企

業管理、財會、設計等

 

入學資格

德國十三年制高中畢業 (abitur)

德國職業專科中學、

高級專科中學或

十三年制高中畢業

 

學習年限

4 - 6年  

4 - 4.5年

 

畢業學位

diplom或magister

  diplom (fh)

攻讀博士 

畢業生可以直接讀博

畢業生可入綜合大學讀博

科學研究

 

科研與教學並重,強調基礎研究

 

  從事一定的套用性研究

 

 

  *德國的fachhochschule這一特殊名稱在中國原譯為"高等專科學校(高專)",因而常常被誤解為中國的"大專",而它們之間在入學條件、學習年限、課程設定和內容以及畢業時達到的學歷均有重大的區別,故不可相互混淆。這種誤解在其他國家也時有發生。因此,德國此類大學在使用fachhochschule (fh) 這一名稱時,同時附上英譯名稱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 即"套用科學大學"。學校名稱可譯為"學院",如fachhochschule fuer technik und design mannheim 可譯為"曼海姆技術設計學院"。

 

 

  上面已經提到德國高校因類別和專業的不同,規定的學習年限 (regelstudienzeit) 也不同,但一般為4 - 6個學年 (studienjahr),每個學年又分為兩個學期 (semester),即冬季學期 (wintersemester) 和夏季學期(sommersemester)。也就是說,綜合大學至少要修滿8 - 12個專業學期(fachsemester) ,但由於必修和選修課程甚多,對畢業論文的要求甚嚴,學生往往需要延長1 - 2年時間方能完成全部學業。套用科學大學課程安排緊湊,包括實習在內至少要修滿8 - 9個專業學期, 學生無特殊原因不得任意延長學習期限。少數學校設有學制為3年(6個學習學期)的"學士"班。藝術院校通常需讀 7 - 10 個專業學期。

 

 大學的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即:

  一、基礎階段 (grundstudium) :通常為4個學期,主要學習基礎課程。

  二、專業階段 (hauptstudium) :因專業而異,一般為4 - 8個學期或更長,學習碩士專業課程,做畢業設計以及撰寫畢業論文。

 

修完基礎階段的課程,積累足夠的學分單 (scheine) 後,必須通過"中期考試"(zwischenpruefung, vordiplompruefung, diplomvorpruefung) 才能進入專業階段。

 

  修完專業課程,通過畢業考試,完成畢業論文,即可獲得相應的學位。畢業考試根據不同學科分為高校考試、國家考試和教會考試三種。大學的理科、工科、經濟學和社會學某些專業的學歷文憑為diplom;語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經濟、社會等人文學科的學歷文憑為magister/magistra artium (m.a.);考取教師、律師、醫生和藥劑師等則授予"國家考試 (staatsexamen) 證書";套用科學大學的學歷文憑均為diplom (fh);藝術和音樂院校的學歷文憑為magister或相應的證書。以上文憑均具有同等的"職業鑑定資格"。

 

  新設的"國際課程" (internationale studiengaenge),根據學制長短可分別獲得不同的學位:學習5-6個學期考試合格獲"學士" (bachelor) 學位、在此基礎上再學3 - 4個學期可獲"碩士"(master/diplom/magister) 學位。

 

  高校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如果成績優異,經教授(博士導師doktorvater)同意,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