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行業新聞為企業營造電子商務氛圍

  在深圳採訪電子商務的幾天,最深刻的感受有兩點:一是深圳中小企業對於網路貿易的熟練運用;二是深圳有關主管部門在推進電子商務方面所做的努力。對於電子商務,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企業的事情,和政府主管部門關係不大。深圳則不然,作為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深圳主管部門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氛圍。

  比如說,在基礎信息資源共享方面,以“政府線上”為門戶的政府網站群,連結了全市50多個政府部門,可為企業和社會提供500多項政務服務指南和60多項業務網上申報。政府網站的建設,突出了政務信息公開和網上辦事,方便了企業。

  比如說,在信息化人才培養方面,深圳市現有4所大專以上院校設定了信息技術相關專業38個,每年為深圳培養信息技術類本科、大專畢業生2000多人。深圳市教育部門、勞動部門管理的開展信息技術類培訓的機構約120家,每年進行信息技術類非學歷教育培訓的人員達20萬人。此外,深圳市每年接收國內信息技術相關專業人才2500人左右。

  再比如說,通過對市貿工局、工商局、質監局等20多個政府部門有關外商投資企業新設、變更、註銷、年檢等業務系統的最佳化整合,實現了前台一個視窗受理、後台多個部門聯網審批服務。企業原來要跑20多個政府部門辦的事項,現在一個視窗就能全部解決。

  針對電子商務的3大瓶頸問題,深圳市有關主管部門專題研究、專項推進。首先,在支付體系建設方面,深圳市金融城域網已覆蓋人民銀行、銀監局和內外資所有銀行類金融機構。全市依託金融電子結算網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電子化支付結算體系。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以多種方式,為企業網上貿易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結算服務。其次,在信用體系打造方面,深圳市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實現了工商、稅務、質監等17個部門企業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並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視窗查詢和網上查詢,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企業信用信息服務。目前系統中心資料庫已採集了全市60多萬家各類市場主體的登記、監管、資質認證、表彰與處罰、納稅、信貸、訴訟、立案、結案等250多萬條信息。  第三,在物流配送方面,“十五”期間建設的深圳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是科技部“智慧型交通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和示範工程”,其中電子數據交換(edi)平台是深圳市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已覆蓋了鹽田、蛇口、赤灣貨櫃碼頭及東方海外等30多家國內外主要船運公司。空箱快速通關係統實現了進口空箱落地放行,空箱在碼頭滯留的時間,由原來的2至3天縮短到零,大大方便了企業的進出口貿易。

  “以前貨車過關要排長隊,現在好了,海陸口岸全部實現了電子化通關”,一位服裝企業老闆說,“在皇崗口岸,現在海關驗放一台車輛僅需5秒鐘。”在主管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目前深圳市經濟各領域的信息化正走向深入,從而帶動了企業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運用網路貿易開拓海外市場,正成為深圳眾多中小企業的選擇。